第四百六十七章 有理想吗>第四百六十七章 有理想吗(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div> 鉴于吴曦的真诚,甄真对他的观感改善了很多,说话也柔和了几分。

只听吴曦问甄真:“你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之后,难道就没有什么理想了吗?”

“理想?这好像是问小学生的问题。”甄真笑了笑。

“那我就换个小一点儿的,有没有想做的事?”吴曦问。

“开悦心坊养活自己,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心理问题。还想过开学堂,让更多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能够接受教育。我觉得这些都是努力一把可以实现的事,这算得上你说的理想吗?”甄真笑道。

“那更宏大一些的呢?如果你有凤瀚昭的帮助,你还可以实现什么?”吴曦又问。

甄真想起在江源县做的土地新政和官员评议,便给吴曦描述了一番。末了,甄真道:“我知道有一个好的制度,但是真的要把这个制度推行下去,好像还缺失某种要素。”

吴曦道:“我认为,这个要素就是经济条件。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诞生与之相适应的制度。”

甄真道:“愿闻其详。”

吴曦道:“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曾经是个亭长,他是秦朝的基层官员,既明白底下老百姓的需求,也知道国家运转的制度。汉军杀入咸阳皇宫的时候,他的谋臣萧何第一个要抢的就是秦朝的各种法律制度典籍。所谓汉袭秦制,秦朝有一套非常完备的治理体系,可惜的是秦朝拿它来搞政治,而汉朝却拿它来搞经济。刘邦当皇帝之初,出门凑不齐四匹颜色相同的马,可是四十年之后,到文景之治,粮食多得吃不完,为什么会突然变富?”

甄真道:“据说是采用了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吴曦道:“你看这护城河里的水,从沛河引过来,又流回沛河去。但凡这河里任意一个地方堵了,水都将失去流动性,而变成死水臭水。汉朝的皇帝只用做一件事,就是消除割据,维护统一。在如此广袤土地上,用统一的文字、统一的货币、统一的法律、统一的度量衡创造出一个巨大市场,皇帝当然什么也不用做,老百姓就会用贸易将东南西北联系起来。地域不同,分工不同,物产不同,由此产生的交易,就可以让全社会的财富整体增长,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的飞速提升。你说是不是这样。”

甄真道:“只有通过交换,通过贸易,才能让只种地的人,可以得到布匹、丝绸、瓷器、车马,甚至教育、社会管理和服务。否则一个人再勤快,再节俭,也不可能创造出他一生所需要的一切东西。”

吴曦道:“四海之内为一统,没有关隘,没有边境,富商大贾携带着货物可以通达天下,只要你想卖的东西没有买不到。这样的国家能不富强吗?我到这里之后没多久,就发现黎国百姓很穷,国库空虚,赋税不是很高,还不到十分之一。即使是酷吏想靠压榨百姓多收税来谋取暴利也很难,因为百姓都没有什么生产力,饿了,摘个果子,下河捞条鱼就解决了温饱;黎国气候温暖,冬天也不需要棉衣;砍一些竹子和树,随便搭个窝棚就住人;如果生病了,那就等死。”

甄真道:“好像所有的底层百姓的经济状况都差不多。”

吴曦道:“这跟生产力不高,货物不流通有很大的关系。”

“吴医生懂得可真不少。这些我都没有想到。”甄真这话是发自内心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