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美国消息(2 / 2)

加入书签

结论三是,爆发点估计60%认为是在菲律宾,40%认为是新嘉坡。

资料内容是五花八门了,研究日本已经追溯到了他们祖宗的祖宗了,像是很透彻分析了日本文化基因了。

自己觉得有直接价值的还是美国政府最近对日政策的变化资料。比如。

“1940年7月26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道义禁运”、“出口许可证”、“经济禁运”等,对日本实行石油采取了出口许可证制度。1940年9月23日日军进驻中南半岛,引起了美国国内的愤怒。对日本实行废钢铁出口许可证制度。

1941年2月15日美国成立租借法案,中国将获得租借物资。4月25日美、英与中国签订平衡基金协定。1941年4月1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第一批价值4500万美元的援华军用器材。”等等。

资料中的一份英美“先欧后亚”的战略总方针的说明,算是秘密情报了。资料简述了,1941年1-3月,美国和英国在华盛顿举行参谋长级会谈,认为“德国是轴心国的主要成员,大西洋和欧洲战区是决定性的战区;如日本参战,远东的军事战略将是防御性的”。

看了半天,就不想看了。有人说,“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思想可以”。自己的眼光和思想水平看了的确没有什么大用。即便自己是知道结局的人,看这些东西还是困难的。结论是美国的主流认识,他们的确是对日本人不算了解,也可以说是不屑了解。一个东方的工业小国的科技和设备都是他们给的,他们以为没有什么秘密了。

却不知道日本现在已经有了高速战斗机了,冯司令最近根本不敢,让自己的战斗机低空挑衅人家了,一旦被缠住了,两架换你一架,人家真不在乎。何况以日本飞行员的训练水平,可能战果会更大。自己也绝对不相信鬼子没有仿造新式发动机,不相信美国贪财的资本家会替自己保密什么。只是不知道其水平如何,至少应该不比苏联差太多,材料的问题最主要是影响发动机寿命和性价比,差上一些照样能用的。

科技这个东西,往往是你有了,人家很快也会有了。

整理好文件,给达利娅送去的时候,看见达利娅是和殷中尉在一起拍照。觉得事情有些麻烦,本来自己是不太愿意给沈醉的,给了他们也利用不好,说不定给自己惹更多麻烦。何况现在舟桥问题还没有解决呢,这个懒娘们!想了想自己拿着的第一卷就没有给达利娅,直接把资料锁进自己卧室的保险柜里。

等达利娅把两袋文件带回来,自己吩咐达利娅胶卷存档。自己饶有兴趣看着文件里的对日本文化分析。

“李先生,资料应该给政府一份,我看内容挺重要的。”殷中尉终于鼓足勇气说道。

“哈哈,没问题,你拍摄的你送走吧。”

“李先生,我知道你拿的那些才是重要的。”

“哈哈,殷中尉,那些是我企业的经营情况汇报,与你们没有关系的。”

“李先生,不管怎么说,现在大敌当前……。”

“打住,这个话讲给沈醉听,讲给一战区司令部听。大敌当前的,不要破坏和打击别人抗日热情了。一次合作,就差点被政府和沈醉送上军事法庭。哈哈,再有一次我会死无葬身之地的!一句话,看看你们现在的表现,如何让人相信你们?你不要多管,去吧。”<!--over--><div id=center_ti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