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九五至尊(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欸哥,你怎么还没睡下?”

包布同被隔壁窗户“吧嗒”一声吵醒,他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到包元乾房间。他定睛一看却见自己哥哥一身鹅黄布衣,穿戴整齐地合上窗户。

“夜半无眠,便也不想躺下了。”包元乾应付了一句便道:“你快些休息吧,我也要睡了。”

三言两语打发走了包布同,包元乾目望四下无人再次跳上床榻,轻轻推开窗户望向姜为房间半晌。见他紧闭窗户,包元乾凝视片刻方才心思重重地合上。

他们今夜做的事虽惊天动地,可也算是为民除害。他不久前怒上心头,为了解困便一枪搠死了国公之子。那时他灵台清明,浑身本事凝于一点,赫然出手精力沛然不竭,一枪之威无人能挡倒是大快人心。可如今事后平静下来,肾上腺素退却倒自觉有些后怕。

这淇国公丘福,乃是靖难第一功臣,深得朱棣宠信。自张玉阵亡后,这丘福便是当之无愧的靖难武将的领军人物之一。

这也解释了为何这丘岳敢在应天府内作威作福,视王法为无物。可如今丘岳陡然身死,恐怕带来的连锁反应不会小,他自觉与姜为二人并没有留下任何马脚。

他们方才早便将两件染血的夜行衣化为灰烬,后将小蓝带至卢刚锋住所安顿,这才掩人耳目蹑手蹑脚地自酒楼屋顶翻回房内。

但是让他捉摸不透的是,那另一批黑衣人究竟是谁?难道他们也是这些被掠女子的亲属?又或者说是行侠仗义的侠客?

他念及此处兀自摇头否了,他们方才逃走虽然短暂同行却也疲于奔命,并未交流。行至路口便各自奔东西而去,包元乾眼神极为敏锐,他只一眼便见到了他们腰间的飞爪挠钩。

这批黑衣人便是借着这些工具轻易地翻上墙头,这些飞爪挠钩制式精致不像是粗制滥造的民间之物,倒像是军中物什,他在肃州卫便见过。不过肃州卫的飞爪与这些人的飞爪比起来,还是逊色不少。

由此断想,这几人当与京营或是亲军卫脱不了干系,只是他可不认为这些京营与亲军卫的好手是自己良心爆棚,仗义出手。若不是如此,那又是受了谁的指使?

“这厮往日不知害了多少性命,死于我手倒是恶有恶报!”包元乾喃喃自语,倒是稍稍安慰了自己澎湃激荡的内心。

果不其然,与他料想的不假。那临水别院早就火光冲天兵马司的官兵早就往那处涌去。不过片刻便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这淇国公的少子被一群黑衣人所杀!

这还了得,那丘福乃是新天子之宠臣,谁敢得罪兵马司会同应天府尹的兵马连夜便开始搜索全城,只是这百多万人口的应天府岂是一两日可以搜遍的?

加之百姓们深受这些恶少权贵的荼毒,听闻丘岳蓦然被杀都多有消极不配合,使得进展极为缓慢。百姓们表面都痛骂着刺杀丘岳之人,但暗地里都偷偷议论直言这厮该杀,死的好!真不知是哪个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敢于舍生犯险!

一连两日,全城戒严。

兄弟们倒是听了不少花边新闻,在客房内议论纷纷。包元乾与姜为二人就当无事发生过,谈笑自若。 _o_m

他们此处本是官营洒楼,任何入住之人都是与朝廷有关系的,光使钱是进不来的。可丘岳身死,事关重大。饶是此处乃官营酒楼,自那夜开始也来了三四批兵马司的官兵盘查。

不过包元乾几人皆是听召之人,在籍在案被盘问几番后也就没了大碍。兄弟几人第二日得知小蓝寻回,直道这萧舍人本事神通广大。

只是后来又蓦然听得国公之子被杀,又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照理说这两件事说近不近,说远也不算远。只是他们也很难想象光凭自己这几人中,能有人能越过重重护卫去刺杀权贵之子,实在有些天方夜谭也就没往那处考虑。

到了第三日时,那紧张的风声戛。

然而止,搜寻刺客的官军也没有再奔波于街道之上。

包元乾几人还心中好奇,别不是屈打成招拉了几个替死鬼结案了吧?怎么这才搜了两日就草草结尾了?

这日一大早,包元乾在客栈便等来一人,中书舍人萧仪。

萧仪满面红光走入,房中便拱手含笑道:“恭喜诸位,贺喜诸位。天子圣驾已然过江行来,便于今日回宫。我想约在近一二日,定会召见你们。”

包元乾作揖还礼道:“这倒是新年伊始的好消息,有劳萧大人来回奔波这些时日,为我等之事操劳过甚,实在感激不尽。”

他表面客套,心中却明白了为何这搜索刺客一事停歇了下来。到底还是他丘岳再大大不过朱棣这位天子,朱棣自凤阳回京,别说丘岳要让步。就算是他老子淇国公丘福被杀,也得给天子回京让步。

萧仪笑道:“哪里哪里,诸位实在是客套了。日后皆是一府公办之同僚,抬头不见低头见。唤我大人,萧某实不敢当。”

萧仪处事圆滑,包元乾几人还未受赏便已经以同僚相称拉近关系,自然也是知道这几人官职再低恐怕都将会比自己七品高,自然反过来想巴结几人。

姜为道:“萧大人此来,不只是道喜罢?”

姜为心思活络,若是道喜大可等天子回宫后再来道喜,他如今匆匆而来自然还有他事。

萧仪道:“不错,天子即将自正阳门回宫。按照规制,听宣之人需要与随百官与正阳门外迎接圣驾,我此来便是领着你们前往正阳门而去。”

“我们几人都去?”

萧仪摇头笑道:“那吴侯上书之上提及二人便可,无需悉数前往。”

包元乾点点头,看来这一趟是非去不可了。这是自己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第一次照面,说实话他虽然在史书上对于朱棣已然再熟悉不过了,可是真当遇上本尊时那句伴君如伴虎还是萦绕心头。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绝非是史书上那般扁平化,一个活生生的人总是有多面性的,很难用寥寥几句去概括。

在他印象里,朱棣几乎是李世民与杨广的超强结合体。朱棣因为篡位而登大宝,急于做出功盖千古的大业将自己塑造为千古一帝,从而洗尽自己反贼的身份。

所以他在任何事上都显得很急切,颇为不惜民力,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恢弘要大气。无论是营建北京城,还是开挖北段运河,或是修撰永乐大典漠北。..

这些哪一件都是惊天动地,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业。但是每一件事的背后都是千万黎庶的血泪,是无数黎民百姓用性命与妻离子散的结局堆叠而成的永乐大业。

这与杨广不惜民力的三征高丽、兴建东都还有开挖运河如出一辙,他们二人在这一方面有着神似之处。二者皆是好大喜功,任何工程事物都要纵贯古今,只有突出一个大字才能体现他们千古一帝的恢宏事业。@·无错首发~~

所以当山东河北百姓饱受靖难战争的苦难后,旋即又承担了开挖大运河的苦差。经年累月之下,苦不堪言。这才酝酿了白莲教唐赛儿起义,若大明真的处处是盛世,这山东起义为何在永乐年间如此频繁?

那夏原吉屡屡进言劝阻朱棣停止北征,因为穷兵黩武的北征已然劳民伤财,整个国家负荷到了极限,这才是为何仁宣之治需要与民休养的根本原因。

但是朱棣与杨广又有根本区别,朱棣好面却不自负,残忍滥杀却不似杨广无罪而诛,能听得进旁人建议不似杨广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生生将国家与他个人绑在一起,坠入深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