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失守(2 / 2)

加入书签

苏予升是谁?他代表了一个时代,可以说先皇在时,整个前朝,都是苏予升在守护着。

他一生打了无数场胜仗,受到所有人的爱戴,凡是班师回朝,百姓全都自发夹道欢迎,朝中不管文臣武臣,全都敬重于他。

也正因如此,在得知苏予升竟然背叛朝廷,勾结外邦的时候,受到那么多的谩骂。

人们之前对他有多少的爱,后来就有多少的恨。

现在查清楚了原因,皇上第一时间便为苏予升正了名,并赐予他安国公的称号。

而所有人原本对苏予升的恨意,则全部转嫁到了周镇海身上,不少人提议,一定要杀了周镇海。

然而,就在皇上要定周镇海的罪时,突然边关传来军情,突厥大举进攻边关。

其实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那些游牧民族没有了吃喝,就会时常骚扰边关的百姓。

可一般都是小打小闹,派些士兵过去把人赶走,也就罢了。

可是今年不知为何,突厥的士兵竟然翻了倍,而且个个膘肥马壮,英勇非常。

边关的士兵措手不及,竟然被他们攻下了一座城池,眼看着边关失守,只能传信向朝中求救。

军情一出,顿时朝中立刻有人提出质疑。

“启禀皇上,微臣觉得此事蹊跷,摄……周振海的长子周子行率领朝中十万大军戍守边关这么多年,一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状态,怎么朝中一出事,边关就失守了呢,这未免有些太巧了。”

周镇海虽然还未被定罪,但是早已被褫夺了摄政王的称号,这些与他积怨已久的文官,此刻恨不得能多踩他两脚。

“王大人所言极是,启禀陛下,微臣也觉得如此,朝廷每年拨给边关的军粮,占了所有税款的大半部分,结果养出来的士兵,连边关都守不住,那还有什么用?”

朝廷每年的税款本就不多,还要分出一大半给边关做军粮,他们早就看不惯这件事了。

越来越多的文官都站出来斥责此事,甚至有的人提出将周子行召回来定罪。

“够了!”一声呵斥传来,众人望去,竟然是礼部尚书李延年,只见李延年怒视着众人,厉声道,“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不管边关失守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派人去守住边关,我等虽是读书人,上不了战场,也不能在背后净做些嚼舌根的事,与边关战争无益,与江山社稷也无益!”

李延年此话一出,朝廷上的文官大多都低下了头。

这时,皇上缓缓开口道:“李大人所言极是,边关失守的原因,过后再查也不晚,当务之急,还是选出能领兵出征的将军,把边关守住才是啊!”

这下,压力来到了武官这边。

然而众位武官面面相觑,却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当这个出头鸟。

晋安实在是太平了太长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早就消磨了这些武官的斗志,在朝堂上耍耍心机,勾心斗角,倒还擅长,真的到了战场上,恐怕一夕之间,就会被人拿下。

“赵信,”皇上开口唤道,“你可愿带兵出征?”

赵信原本努力缩小着自己的存在感,却不防被点到了名,立马两步迈出,跪在地上,狠狠磕了个响头。

“陛下赎罪,臣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五岁小儿,一大家子人,都靠着微臣一人,若是微臣带兵出征,家里的人就都没一个人照顾了!”

皇上静静地看着赵信跪在地上,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而后扫过众人,看到一个个回避他视线的武将,心里一片悲哀。

虽然这是他早就料到的场景,但是真的发生在眼前,也是不由得感到失望。

他缓缓开口:“我晋安如此大国,朝中武将良多,真的遇到事了,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真是让朕感到痛心。”

他站起身来,走到众臣中间,“边关失守,我朝中的重臣,不是想着出谋划策,不是想着上战场杀敌,而是想着怎么推卸责任,怎么为自己争取利益?”

“我朝的税款,喂给了边关将士,他们可以替朕戍守边关,替朕浴血奋战,喂给你们呢?你们又能做什么?”

皇上说到最后,已然情绪失控,众位大臣低垂着头,一声也不敢出。

皇上拂袖坐回皇位之上,他深吸了一口气,对众人道:“朕给你们一柱香的时间,给朕想出对策,否则,今天谁也别想走!”

朝堂之上,顿时变得落针可闻,大家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做这个出头鸟。

突然,李延年往前一步,铿锵有力地说道:“臣认为,周镇海可以领兵出征!”<!--over--><div id=center_ti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