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农业的革命(求订阅)(1 / 1)

加入书签

(\u3000\u3000,大唐:从冷宫起步的嫡皇孙\u3000\u3000转眼已是两日后,上午。\u3000\u3000府里一片寂静,只有一阵阵稚嫩的读书声不断从书房传出。\u3000\u3000柳非烟和宁思羽,以及苏瑰那个小家伙,还有文绣几人,正在书房里学习。\u3000\u3000负责教授她们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夫子,在杭州有几分名气。\u3000\u3000其所教授的内容,则是一些传统的东西,诗书礼易之类的。\u3000\u3000这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等柳非烟她们打好文化基础,李医才打算教她们一些来自后世的知识。\u3000\u3000苏亶和谢师爷已离开杭州,带着几名大唐公司的管事,兴冲冲地赶回了台州。\u3000\u3000等回到台州,他们就会立刻展开行动。\u3000\u3000在台州当地大力推广普及茶叶种植,建造盐场等等。\u3000\u3000此外,先期赶往台州的一些民部官员和大唐公司人员,已在台州开始教授当地百姓一年两熟的新生产技术。\u3000\u3000离开杭州时,苏亶带走了很多礼物,都是李医送给外祖母和其他亲戚的礼物。\u3000\u3000但是,苏瑰却被留在了杭州。\u3000\u3000苏亶告诉李医,让他带带这个小家伙,看能否让这个小家伙沾点灵气,变得更加聪慧!\u3000\u3000对于这个安排,李医只有点头答应的份。\u3000\u3000至于苏瑰,更是不会拒绝。\u3000\u3000他虽然是舅舅,却把李医视为偶像,恨不能整天跟在身后,如同一个小跟屁虫似得。\u3000\u3000这个小家伙原本想着,自己离开父亲,留在杭州,从此就没人管了,那还不是撒开了玩。\u3000\u3000可谁成想,在这里居然也要学习。\u3000\u3000而且学习任务比以前更重,每天都有看不完的书,写不完的字!\u3000\u3000除此之外,他还要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还要习练武艺,每天的学习任务都很重。\u3000\u3000柳非烟她们也一样,而且额外还要学习一些女孩子应学的东西,比如女红等等。\u3000\u3000好在她们已经习惯了,倒也不觉得太累。\u3000\u3000但对苏瑰而言,这就是折磨了。\u3000\u3000此时,他正撅着嘴巴,绞尽脑汁地背诵昨天才学过的文章,却背的结结巴巴。\u3000\u3000看着他这副窘迫的模样,柳非烟和宁思羽两个小丫头都窃笑不语。\u3000\u3000文绣却满脸紧张之色,并不停默背着文章。\u3000\u3000在书房里这几个人当中,她是识字最晚的,跟着李医离开江宁之后,她才开始认字。\u3000\u3000几个月过去,她不过才认识一二百个字而已,字也写得歪七扭八,没有丝毫美感。\u3000\u3000这让她感觉颇为自卑,总认为自己是最笨的。\u3000\u3000说话间,苏瑰已背诵完毕。\u3000\u3000正当那位先生要点评几句,李医突然敲门走进了书房。\u3000\u3000紧随其后,安内侍也跟了进来,怀里抱着几本书。\u3000\u3000进门之后,李医微笑着冲那位教书先生点头打了个招呼。\u3000\u3000“王先生,打断一下,我有些事情找非烟她们”\u3000\u3000“不妨,公子请便”\u3000\u3000王先生躬身说道,随即站到了一边。\u3000\u3000随后,李医示意安内侍,让他将怀里抱着的书籍发给柳非烟她们,每人两本。\u3000\u3000那两本书并不厚,似乎是刚印出来的书籍,还散发着阵阵墨香。\u3000\u3000拿到书籍的柳非烟她们,都好奇地看向了那两本书的封面。\u3000\u3000紧接着,两个小丫头惊喜不已地说道:\u3000\u3000“原来是公子写的《算学》和《格物学》,没想到这么快就刊印出来了!”\u3000\u3000说着,她们已打开那两本书,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u3000\u3000同在书房的苏瑰和王先生,却从未听说过这两本书,更不知道书里的内容。\u3000\u3000文绣虽然知道这两本书,却一点都看不明白书里的内容。\u3000\u3000事实上,柳非烟和宁思羽也差不多。\u3000\u3000她们从李医这里学到的那点东西,连皮毛都算不上。\u3000\u3000看着两本书里的内容,两个小丫头都满头雾水。\u3000\u3000“公子,这本《算学》里怎么有这么多奇怪的符号?它们什么意思?”\u3000\u3000柳非烟好奇地问道。\u3000\u3000就在她说这番话的时候,王先生也拿到了两本新书,好奇地打开查看起来。\u3000\u3000结果自不必问,这位饱学之士也看的满头雾水,不明所以。\u3000\u3000柳非烟话音未落,王先生已接茬说道:\u3000\u3000“确实如此,公子,这些奇怪的符号都是什么,又为何意?”\u3000\u3000“老朽曾读过国子监算学科的《算学十经》,对算学稍有些了解,却从未见过这样的符号”\u3000\u3000“书中这些插画看上去非常不错,每个人物都眉清目秀,栩栩如生,看来应该是公子的丹青妙笔!”\u3000\u3000李医看了看他们,随即解释道:\u3000\u3000“这本算学书籍上的奇怪符号,其实就是一到十的数字,只不过这些数字符号是由天竺人发明的,跟咱大唐的数字书写方式不同”\u3000\u3000“之前在长安时,我在一本介绍天竺情况的书籍上看到了这些数字,所以花了点心思研究它们”\u3000\u3000“经过一番研究,我发现这些异域数字书写简便,清楚明了,单就便捷性而言,要比我们的数字书写方式要好”\u3000\u3000“正因为如此,我才决定将这种异域数字引入大唐,并用来编撰了这本全新的《算学》书籍”\u3000\u3000“咱自己的数字书写方式也不能废弃,最好的情况是二者并存,各取优点,推进算学发展,……”\u3000\u3000接下来,李医简略介绍了一下这本《算学》书籍,介绍了一下刚问世不久的阿拉伯数字。\u3000\u3000这本由他亲自编撰的《算学》里,记载的算学知识并不深奥,就是最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并不难理解。\u3000\u3000只不过他用后世小学数学教材的方式,将这些算学知识呈现了出来。\u3000\u3000他还亲手画了不少插图,增加了一点学习的趣味性。\u3000\u3000当然,这些插图里出现的孩子都很正常,一个个眉清目秀,活泼健康。\u3000\u3000而不是像后世某小学数学教材里的那些孩子一样,都像患了唐式综合征一般,一个个又呆又傻,行为举止无比怪异,甚至透着几分邪恶的味道!\u3000\u3000至于那些奇怪的阿拉伯数字符号,他逐个解释了一遍,并跟汉字进行了对号入座。\u3000\u3000经过他这番介绍,王先生和柳非烟她们很快就弄明白了,只是还不熟悉而已。\u3000\u3000文绣和苏瑰却没听明白,依旧满头雾水。\u3000\u3000大致弄明白《算学》这本书后,王先生又打开那本《格物学》开始查看。\u3000\u3000结果可想而知,他又是一头雾水。\u3000\u3000书上的每个字他都认识,但这些字组合到一起,他就不知所云了。\u3000\u3000快速翻看了几页之后,王先生这才诧异地说道:\u3000\u3000“公子,这本《格物学》又是怎么回事?好像跟老朽了解的格物不太一样”\u3000\u3000李医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即解释道:\u3000\u3000“这本《格物学》里记载的知识,的确跟咱们常说的格物有所不同”\u3000\u3000“所谓格物学,是一门探究万物本质和规律的学问”\u3000\u3000“比如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气,又会在什么条件下会结成冰等等”\u3000\u3000“这本《格物学》是我根据自己的一些研究和发现,编撰的一本书,可能不尽完美”\u3000\u3000“但是,它却有助于我们认识万事万物的本质,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u3000\u3000接下来,他简略介绍了一下这本《格物学》,以及这本书里记载的一些知识。\u3000\u3000为了更加形象一点,也为了让大家理解的更加透彻。\u3000\u3000他从书里挑出一些相对浅显的知识,给王先生和柳非烟她们分析解说了一番。\u3000\u3000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柳非烟她们都听得一头雾水,不明所以。\u3000\u3000阅历丰富的王先生也一样,并不能理解他说的那些现象。\u3000\u3000这并不重要,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学习。\u3000\u3000介绍完这本《格物学》,李医的话锋突然一转。\u3000\u3000“这两本书籍刚印出来,可能有一些错漏之处,还需要进行调整”\u3000\u3000“我准备将这两本书上的知识亲自教给非烟她们,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完善”\u3000\u3000“等调整完毕,我会将这两本书籍大量刊印,分发到所有春苗学堂的每一个孩童手中”\u3000\u3000“而这只是开始,以后我会组织各方学者,编撰大量书籍,将各种有用的知识教授给大唐百姓!”\u3000\u3000“以后从春苗学堂里走出来的学子,不但要懂得诗书礼易,懂得六艺,还要懂得其它各种知识”\u3000\u3000“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掌握最正确的学习方法,懂得如何透过现象看清本质”\u3000\u3000“如此一来,我大唐才能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u3000\u3000话音未落,王先生已长揖到地,激动不已地说道:\u3000\u3000“公子高义,真乃万民之福!”\u3000\u3000站在一旁的苏瑰他们,也都有样学样地鞠躬施礼。\u3000\u3000对于李医的这番话,她们却似懂非懂。\u3000\u3000随后,李医让苏瑰他们把两本书收了起来,然后说道:\u3000\u3000“今天上午你们暂时不用读书了,跟我出去一趟”\u3000\u3000“我准备今天栽培高产稻种,培育秧苗”\u3000\u3000“你们跟我去看看,也好对农事有一定了解”\u3000\u3000“王先生若是有兴趣,也可以跟去看看”\u3000\u3000话音未落,苏瑰和柳非烟几个小家伙立刻欢呼起来。\u3000\u3000“太好了!咱们可以去种稻谷了!”\u3000\u3000对这几个小家伙来说,只要能出去玩耍就行,怎么都比待在这个书房里强很多。\u3000\u3000再看王先生,此时也双眼放光。\u3000\u3000“老朽早就听说过那些出自汉中的高产稻谷种子,却无缘得见”\u3000\u3000“如果可以,老朽还真想看看这高产稻种有何特殊之处”\u3000\u3000李医点了点头,随即让柳非烟她们收拾了一下,然后带着她们离开了书房。\u3000\u3000片刻之后,他们已来到府门外。\u3000\u3000此时,府门外停着十几辆牛车,程伯礼正带人从府里往外搬运那些高产稻种。\u3000\u3000这些高产稻种在库房里存放了一个多月,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跟当初放进去时一样。\u3000\u3000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保护措施得当,这些稻种并没有受潮。\u3000\u3000还有一个原因,李医会时不时将它们收进储物空间。\u3000\u3000至于储物空间会对这些稻种产生怎样的影响,暂时不得而知。\u3000\u3000只有等这些高产稻种被播撒在地里,生长发芽,最终结出沉甸甸的水稻,才能知道结果!\u3000\u3000除了正在忙碌的程伯礼等人,杭州刺史和通判等人也赶到了这里,准备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u3000\u3000此外,这里还有几组大唐公司的管事,以及若干背着包裹的杭州府官员和衙役等等。\u3000\u3000看到李医他们出来,杭州刺史等人立刻迎了上来。\u3000\u3000“公子,难道真要把这些高产稻种分给湖州和苏州一部分?将它们全留在杭州不行吗?”\u3000\u3000“这么好的宝贝送出去,老夫还真有点舍不得”\u3000\u3000“尤其是湖州,公子分给他们的稻种未免也太多了!”\u3000\u3000杭州刺史低声说道,一副肉疼不已的模样。\u3000\u3000李医看了看这家伙,随即微笑着说道:\u3000\u3000“陈大人,咱们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益”\u3000\u3000“这批高产稻种非常珍贵,必须选择最好的土地种植,然后精心伺候,那样才能收获更多的高产稻种”\u3000\u3000“相比而言,湖州和苏州的土地更加肥沃,甚至比杭州更好一点”\u3000\u3000“从这个角度考虑,自然要分配一部分稻种给苏州和杭州的百姓,民部官员和大唐公司的管事会进行监督”\u3000\u3000“再者说了,杭州得到的已经够多了,也需要分润出去一些好处,否则容易让人眼红”\u3000\u3000“哈哈哈”\u3000\u3000现场响起一片笑声,大家全都笑了起来。\u3000\u3000随着笑声,杭州刺史等人也都释怀了,而且满脸得意之色。\u3000\u3000没一会功夫,程伯礼他们已将所有高产稻种搬出来,分别装到了十几辆牛车上。\u3000\u3000在这些高产稻种之中,也包括那几百斤珍贵无比的杂交水稻稻种。\u3000\u3000李医早就给那些杂交水稻稻种换了袋子,来了个鱼目混珠。\u3000\u3000看到所有稻种都已装到车上,李医立刻将负责押运的陈阿大他们叫过来,开始叮嘱这些家伙。\u3000\u3000“你们分成两组,分别押运一部分稻种去苏州和湖州,同行的还有公司管事和民部官员,以及杭州府的公人”\u3000\u3000“这些稻种都非常重要,不能出任何闪失,你们一定要将这些稻种安全送到苏州和湖州等地”\u3000\u3000“抵达苏州和湖州等地之后,接下来的播种和插秧等事,自会有人处理,你们到时就可以回来了!”\u3000\u3000“公子放心,吾等一定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稻种”\u3000\u3000陈阿大他们齐声应道。\u3000\u3000随后,这些家伙就告辞离开,押着大批高产稻种去了苏州和湖州等地。\u3000\u3000一同离开的,还有那些早已打点好行装的民部官员和大唐公司管事,以及杭州府的衙役等等。\u3000\u3000紧接着,李医带着剩余的那些高产稻种和柳非烟她们,也离开了这里。\u3000\u3000没一会功夫,他们已来到附近那座专门培育种苗的蔬菜大棚。\u3000\u3000此时,所有参与培育照料这些高产水稻的老百姓,都已赶到这里,并做好了各项准备。\u3000\u3000无一例外,这些老百姓都是李医从封地内各村庄调来的种田能手,都有一身好本领。\u3000\u3000其中也包括在这个温棚里培育种苗的那些家伙,他们对温度更加敏感,懂得的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u3000\u3000毫无意外,这些家伙都非常兴奋,一个个双眼放光,满怀期待。\u3000\u3000看到李医的第一时间,他们立刻迎了上来。\u3000\u3000“见过公子,大家都已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开始”\u3000\u3000一个四十出头的家伙躬身说道,激动的声音都在颤抖。\u3000\u3000李医看了看现场情况,然后点头说道:\u3000\u3000“干得不错,咱们这就开始吧!”\u3000\u3000就在此时,杭州刺史却不解地问道:\u3000\u3000“公子,咱们为何来这里?”\u3000\u3000“这里地方虽然不小,但也无法播下一千多斤高产稻种”\u3000\u3000“城外有很多肥沃的良田,为何要在这里培育秧苗,那样岂不是太过费事?”\u3000\u3000李医看了看这位,随即微笑着解释道:\u3000\u3000“陈大人,我之所以带着高产稻种来这里,自然有原因”\u3000\u3000“在这批来自汉中的高产稻种里,我优中选优,从中选出了几百斤最好的稻种”\u3000\u3000“为确保这些稻种得到最好的照料和培育,我决定在这个温棚里培育秧苗!”\u3000\u3000“用来种植这些稻种的土壤,全部是从西湖挖出来的淤泥,而且都经过十几天的日晒”\u3000\u3000“不夸张的说,这里的每一块土壤,都是用手逐一捏碎的,没有半粒砂石”\u3000\u3000“而且我手下人已做了数次实验,以使这些土壤处于最佳状态,且肥力充足”\u3000\u3000“在这种状态下,这些优中选优的稻种,一定能得到最好的照料,给咱们带来巨大的惊喜”\u3000\u3000“这些稻种从播下那一刻起,就处于严密保护之下,闲杂人等都不得接触”\u3000\u3000“至于其它那些高产稻种,则可以种在城外的田地里,那些田地都是上等好田,收获肯定不差”\u3000\u3000“嘶!”\u3000\u3000现场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大家都被吓了一跳。\u3000\u3000杭州刺史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李医居然把准备工作做的如此细致,简直闻所未闻。\u3000\u3000惊骇不已的同时,他们对这批优中选优的稻种也充满了好奇。\u3000\u3000究竟是多么神奇的稻种,居然能让大名鼎鼎的医公子如此慎重地对待。\u3000\u3000接下来,李医指挥程伯礼等人,将那些装着杂交水稻稻种的麻袋从牛车上卸了下来。\u3000\u3000这些稻种一共只装了四个麻袋,不过几百斤而已。\u3000\u3000在每个麻袋上,都绑着一截红绸,非常醒目。\u3000\u3000随着这四个麻袋被卸下,现场所有人都看向了,每个人都双眼放光,充满期待。\u3000\u3000在大家期待的眼神中,李医迈步上前,亲自打开了其中一个麻袋。\u3000\u3000紧接着,他伸手探入麻袋,从里面抓出一把稻种,煞有介事地观察了一番。\u3000\u3000确定稻种没有问题,他这才将手中的稻种呈现在大家眼前。\u3000\u3000“大家仔细看看,这些高产稻种跟常见的普通稻种有何不同”\u3000\u3000话音未落,杭州刺史等人已围了上来。\u3000\u3000苏瑰那个小家伙也不甘人后,凑上来看向那些稻种。\u3000\u3000片刻之间,已有人看出不同。\u3000\u3000“这些稻种看上去颗粒更大、更长,也更加紧致饱满,确实是上等稻种”\u3000\u3000“仅从这点来看,这些稻种的产量应该非常喜人,真是无价之宝啊”\u3000\u3000杭州刺史感慨不已地说道,满眼的惊喜。\u3000\u3000听到这话,李医立刻点了点头。\u3000\u3000“没错,这些高产稻种就是真正的无价之宝,万金不换!”\u3000\u3000“毫不夸张地说,这批稻种比整座杭州城都重要”\u3000\u3000“它们的出现,将会彻底改变大唐的农业,让大唐变得更加强盛”\u3000\u3000“大家记住今天吧,这将是一个永载史册的伟大日子!”\u3000\u3000“啊!”\u3000\u3000现场再次响起一片惊呼声。\u3000\u3000与此同时,大家也变得更加激动了。\r\n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