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赚钱的营生(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公子爷真是有眼光……这些人能跟着公子爷,那可真的是祖坟上冒了青烟……”

加上赏艺院那边要用的人,这次差不多买了二十多人,直把郑婆子喜得见眉不见眼,好话是一串接着一串。

“以后有什么不错的人还可以往赏艺院来送,不过我的要求你是知道的。”

宝玉按下她层出不穷的恭维话,语带敲打的道。

“公子爷放心,郑婆子我别的话不敢说,经手的人百分之百干净,绝对不会做出什么逼人卖儿卖女的缺德事。”

郑婆子拍了拍胸脯,说得真情实意。

她不是什么贪心的,这次赚的银钱能好好的给家里的看看病,日子能过下去,她也不愿意做那些亏心事。

宝玉不置一词,他如今手下也有不少人,郑婆子不做什么不好的事情也罢,真要是做了什么,他也不会就那么干看着。

让人送走了郑婆子,又跟如云母女和小桃红说了说赏艺院接下来的打算。

“蝶女”是不可能继续办下去了,不过吸引人来赏艺院消费的手段也不止那一种。

他接下来的打算是出一个介绍大明各地风土人情的专场,大明地域辽阔,按照省份划分的话,有十五个省级单位。

每一个省级单位分为三场,用歌舞,戏剧,舞台剧等等方式来介绍各个省的山水,饮食,风俗,还可以联系各省在京都的办事处,从他们那里拿到物美价廉的特产作为推广,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每三日为一场,十日为一个周期,整个计划完成大概需要一百五十日。

大明也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说法,有条件的学子和文人也会通过“游学”“游历”来增长见闻,拓展见识。

但是游历游学的花销巨大,根本不是人人都能有这个条件的。

就算是经济实力能达到,但是时间,精力,安全……在这样的条件下,根本就不可能走遍大明的山山水水。

把大明各地的风土人情搬上舞台,既能扩大学子们的认知见识,还能培养爱国情感,促进学子们对于大明文化和精神的认同,是“既红又专”的事情,朝廷非但不会阻止,还会大开绿灯。

如果做得好了,赏艺院的名头还能更进一步,坐稳京都“清雅和新意兼备的艺术场馆之最”。

不过这样的好事做起来委实也不容易,大明地域辽阔,赏艺院的姑娘们虽然来自山南海北,但是总有她们不熟悉不了解的省份。

近一些的省份还好说,姑娘们就算是自己不熟悉,总认识相熟的姐妹,可以多学多看多了解,偏远省份就有些麻烦了。

只凭着想象来策划节目,很容易就做出四不像的东西,到时候别说名头更进一步了,说不定还会被各地文人鄙视,觉得赏艺院徒有其名,只做表面功夫了。

好在如今赏艺院还有年前“蝶女”留下的余温,也不急于短时间内就推出新的节目,这事儿可以慢慢的策划准备,宝玉的打算是七月中旬开始,延续到十二月中旬。

半年的时间准备,还是比较充足的。让姑娘们去各地采风这事儿不太现实,不过那些省份总不会没人待在京都吧?

赏艺院既然答应帮各省的办事处推广特产,想来他们总不好什么都不付出吧?

也不用他们做什么,只要他们每个省派五六个当地出身的仆妇来帮几天忙,这事儿总不算难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