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武陵秦踪 第二十一章 谷底的苗人悬棺(2 / 2)

加入书签

因为石洞大部分是低于谷底的,等看清石洞的一刻,才发现洞底还建有一排排的木房,不过大多早已经坍塌,看来此处确实已经荒废许久了。

文教授走到木房边仔细的搜寻了起来。在一处坍塌的木房中好像发现了什么,低腰捡起来一根怪异的生锈铁管,道:“这是明朝军队制式装备-三眼火铳。估计是苗人从明朝士兵那里剿来的。这可以推断,上面的尸骸和下面的房舍估计是同一批人留下的。”

我道:“也就是说这些苗人当时躲进深山之中,发现了此处隐秘的地方,然后在这里定居了下来,但是后来明朝军队杀到这里,后来发生激战后被悉数杀去同归于尽了?”

林夏道:“《明史》中记载明洪武五年,景泰六年,天顺五年明朝大军均大举进攻苗疆,大量屠杀生苗,苗区人口大经草剃,存不满百,几经绝种。村寨十室九空,人迹灭绝”。导致剩余的苗人都躲进深山之中,很多苗人就开始在山洞之中居住,看来确实不假。”

文教授叹道:“郭子章《黔记》中记载,生擒苗人一名赏银五两,杀一苗人赏银三两。我们一直在谈论秦朝如何残暴,其实这明王朝何尝不是一样残暴。”

周二毛点头道:“我早年和我爹在贵州山区打猎时,就见过很多苗人都住在那些大山洞里面,用木头和竹子在山洞里面修了很多房子,马都上不去,下山买东西都是肩挑背扛的。”

我好奇的道:“那后来这些苗人是真的同归于尽了,还是去了哪里呢,会不会那个迷魂凼便是苗人利用迷魂草所设的呢?”

文教授道:“清雍正朝开辟苗疆六厅后,苗疆渐渐和汉区融合,不排除那时苗人便搬出了这里,不过却不好解释那些尚未入殓的尸骸。这个迷魂凼还不好说,如果这里是聚气台的地方,葛章等人同样怕人发现这处隐秘的地方,也有可能设计出这么一个局来。”

周二毛急道:“那我们天远地远的跑来,结果啥都捞不到了不成?”

我也有点失望,拿着电筒便走进了石洞,这个石洞不深,只是空间特别大,洞壁上密密麻麻的架满了悬棺,师父曾今也告诉过我这方面的一些东西,苗人家有人去世后,苗人将一整木挖制成棺,与独木棺相似 , 称为船棺,把这些悬棺置于悬崖之上,旁边只立一块木板写上死者名字,名为家亲殿。丧葬 , 击鼓唱歌 , 男围尸跳耀 , 举哀而散 , 亦置之山洞间。而这种葬法也叫做岩洞葬。

我走进山洞深处,在巨大的山崖上看着密密麻麻的悬棺,看来此处苗人居住时间还挺长的,不然也不会那么多的悬棺了,而且似乎最后苗人走得仓促,不然为什么天坑顶部自家人的尸骨都没有收敛呢。

林夏跟着我也一言不发的走进了山洞,山洞的底部较为平坦,有苗人生过火的痕迹。

林夏失落的道:“真不知道最后这些苗人在这里发现了什么没有。为何又走得如此匆忙。”

我道:“或许这里的聚气台早就被苗人一把火给烧掉了吧。”

林夏道:“那为何连遗址都没有留下呢?”

我道:“年代久远,可能山洪暴发、地震都可能引起建筑的坍塌,这个可以解释。或者那位向良忠老人所看到的木桩,只不过是苗人建房后的木桩因为洪水被冲出了这个天坑的呢,和聚气台没得啥子关系,还好苗人为了方便,还把那个升降机留下来了,不然我们如何能判断出这里会除了苗人还有其他的遗迹。”

两人沿着山洞继续走,不料山洞确实太浅,走了一百多米便到头了,周围空无一物,我也有些失望,正欲返回时,我突然想起文教授刚才说的那番话来,

我道:“这些苗人应该是仓促离开,不然不可能不去收敛那些战死的尸骸,如果是明军杀光了所有的苗人,那明军同样该打扫战场收敛自己的同袍才对。那么会不会有另一种可能?”

林夏道:“什么可能?”

我道:“这山洞还另有蹊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