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毒与爱(2 / 2)

加入书签

“随着人工提炼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食材的范围也渐渐扩增到了‘人造’的领域,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就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享受的甜点种类繁多且新意迭出、创意无穷,它们甚至和艺术、和人生、和哲学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一份提拉米苏蛋糕或者是一份红丝绒慕斯蛋糕,亦或是一块入口即化的意大利香槟巧克力,在今天,绝不仅仅是靠着味觉或者看起来的‘实惠’就能打动你我的心。

“首先是视觉。看起来就要让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这是一份好的甜点得以进阶的第一步。所以翻糖、糖霜、镜面等等的技术发展更新的如此之快。

“其次还是视觉。不在于口感,而在于入口的画面感。没有人能在一个捧着一大堆奶油大快朵颐的人身上看到美感。所以巧克力广告的模特需求必然不同于代言肉包子的模特需求。相比起包子馒头煎饼果子,甜点是精神的食粮。

“正因为它在精神层面的刺激感和满足感,甜点在某种程度上就和咖啡、香烟一样,是有‘毒性’的,并且你越依赖它,它的‘毒性’就越大。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那些左手抱着可口可乐,右手拿着减肥广告,一边享用着整盒的冰激凌欲罢不能,一边直呼要减肥要瘦身的肥胖人群。她们瘦不了,就像她们戒不了甜食一样。而这,只是食欲层次的中毒。

“我们今天的年轻人聚会,尤其是相亲,一般都会选择咖啡厅或者西餐厅。很少有人第一次约见姑娘就选择包子店或者来碗牛肉面。不是中餐不讲究(真正讲究的中餐店往往都比西餐精致且昂贵),而是中餐不适合‘装’。

“那些真正亲近的家人好友肯定会选择中餐,火锅也好、各系炒菜也好,真正品尝的是美食,吃的是热闹是人情。而西餐,则是为了情调,目的在人而非食物。换句话说,选择一块美观性需求远大于食用性需求的甜点,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吃给你看。

“大家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情人节那天你收到的不是巧克力而是一盒包子,就算它大师亲做、玲珑剔透、压褶如花、汁香满溢、蒸腾氤氲,你会和浪漫挂起钩来吗?当然包子一定比巧克力好吃,这个你再否认也没用。这个就是精神层面的中毒。

“甜点已经超脱了它食物的界定而上升为一种符号。既然是符号就有它特定的涵义。比如浪漫、比如绅士、比如小资、比如祝福,如果没有用对场合,使得它的符号涵义和适用场景出现了偏差,那么就会成为一种诅咒甚至梦魇。

“所以分手时千万不要送玫瑰,告别时千万不要送甜点,因为对方接收的信号是美好的。期望值越大,与现实的反差越明显,心理的落差就会无限放大。这时,刚才眼中的玫瑰和巧克力都会因为失落而面目全非,因为憎恶而变成魔鬼。”

林薇洋洋洒洒地敲完了这段文字,思忖了半晌给它起了个名字《毒与爱》。她毫不犹豫地给那个征文地址发送了过去。

林薇从小就喜欢文字,喜欢读书,喜欢记录,曾经梦想着能成为像斯蒂芬·金、奥尔罕·帕慕克甚至是J.R.R.托尔金那样的大作家。但,爱好和生活似乎总是悖立的命题。

她深深地吸了口气,窗外一轮残月晕染出氤氲的光,林薇的心静了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