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立场不同(2 / 2)

加入书签

“灯光,道具,演员全部就位!”

“我和我的国家,第一个单元剧,林治远!”

“a!”

王秧一秒入戏!

此时距离升旗仪式也已经只剩下了十四个消失。

“没时间修改了!”

“必须要确保万无一失!”

“人工呢?”

国际一级话剧演员,幸博青在电影中饰演最后的督导。

在大典上,有两组的升旗准备,一组是人工组护旗手,一组是林治远负责的电动组。

“人工组正在加紧升旗的训练,随时可以验收,确保了万无一失!”

“布置科呢?”

王秧饰演的林治远正是布置科的负责人,负责国旗电动升降。

“电动装置升旗,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一句话,瞬间让整个气氛都不由紧张起来了。

明天可就是大典的时候了,结果现在王秧却说不能保证万无一失?那可是会枪毙的。

不过作为一个工程师的林治远也必须要保持科学的严谨。

镜头下,王秧第一次带着眼镜,那是极具六十年代风格的眼镜,此时手足无措,略显局促。

说完,低头,看了一下手表。

“现在距离明天六点验收,还有十四个小时,可是现在广场已经封闭了,我也没办法进行反复的实验,再说电动升旗,实在是属于国内的首次!”

“科学的讲,没有人能够说百分百的有把握!”

督导冲到了王秧的面前,怒气冲冲!

“都到了这个时候,你跟我说这个?明早六点验收,出了什么问题,不用说后果了吧!啊!”

这种艰巨而又光荣的人物,没有人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王秧此时也不由底下了头。

“方法,还是有的!”

“什么办法?”

随着行波请的台词结束,镜头外,管唬导演喊了咔。

场务也是二话不说拿起了喇叭大喊道:“转移场地,快快快!”

管唬导演坐在了滑轨上,很快就到了一处四合院的布景上。

这里也正是林治远研发发电机装置的地方。

“所有演员,准备!”

“a!”

王秧迅速入戏,只是眼神里的疲惫变得越发的浓郁,只觉得心跳加速。

“怎么才可以让电动升旗装置万无一失呢?”

“这件事情我想了半个月,干了半个月!”

“我按照1/3比例重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升旗装置,反复的实验!”

“如果不出错误的话,广场肯定也没有问题!”

“从故宫的电力中心到旗杆下死零点九公里!”

“三个环形,七个连接点!”

“我们按照比例,缩小1/3,同样的线路用材,材质,同样的环形和连接点,同样的开关和装置,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按比例找到一模一样的国歌和旗子!”

现场,王秧忙碌了起来。

这段戏,管唬也几乎没有给王秧什么限制,基本上就是王秧的临场发挥,要的就是大典前的紧张气氛!

第二次和他大喜的就是殴嚎,看着攀爬在上面的王秧喊道:“你不是恐高吗?赶快下来!”

戏里,王秧饰演的林治远是一个有恐高症的人。

但是为了这一次事情,他似乎已经忘记了。

“恐高?二十八年的革命!”

“两千万人的牺牲,换来的红旗,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做的事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镜头下,,王秧疲惫而笃定!

“咔!”

“很好,完美,二组演员进场,快快快!”

饰演广场保卫科的演员,正是王千原。

王秧接过了道具组递过来的衣服,这部戏是在国庆上映,厚衣服穿不下,身上也只有一层薄薄的衬衣。

而此时将近十二月的京城,让王秧冻的直打寒颤。

“道具组,准备,演员就位!”

而这场戏,是王秧和王千原之间发生的矛盾!

“a!”

只要大旗能在旗杆的顶部阻断装置作用下,顺利的停稳,这个实验也就算是成功了。

王千原所饰演的保卫科的杜兴汉可有些不乐意了。

在戏里,他的任务就是配合林治远的所有工作。

“我看你这就是在瞎耽误功夫,与其在这空耗公费,做什么实验,你不如去现场好好排查!”

正在焊接的王秧,摘掉了面罩。

“现场排场?”

“我没得你那个本事进去,要去你去!”

说完,王秧正准备继续,随后就看到王千原手里拿着一个阻断球,上下抛起来。

“这是什么东西?”

王秧扭头,一把抓过来。

“你不懂不要乱动好不好,这是旗杆的阻断装置,国旗升的起来很重要,但是停的稳,更重要。”

镜头一转,另一边王千原也已经接到了上面电话。

转头看向王秧说道:“好了,上面已经同意了,你现在可以去广场了!”

可是现在王秧急得的一头的汗,已经听不进去王千原的话了。

“唉,现在上面都已经同意了,你可以去广场亲自实验了!”

王秧一把推开了王千原,扭脸就跑:“妈的每次都不一样!”

身后王千原跟着:“哎哎哎,你干什么去,我说话你听到了没有!”

王秧此时异常的烦躁。

“我去找音乐,必须要有一模一样的音乐,才能估算出最准确的时间!”

“哎呀,上面都已经同意了,你现在还找什么音乐啊,你亲自去广场实验不久行了?”

“去广场干什么?你找不到问题的根本,找不到隐患,就是去广场一百次也没什么用!”

“去广场实地考察,肯定比你这模拟实验来的强啊!”

“我现在要找一模一样的音乐,听懂了没有!”

“你这个人怎么油盐不进!”

“注意你的行为举止!”

“我的行为举止怎么了?我不也是为了你好?”

“我说的找音乐有什么错?”

“你怎么可能找到一模一样的!”

“如果按照你这个理论,旗杆一样,时间一样,地点一样,难道我还要找两万人看着你吗?啊!”

镜头下,两人一边吵一边走。

此时滑轨摄像机一路跟拍,两组镜头,拍摄出来一个科研人员的严谨,以及一个当兵的心急。

其实真的要说的话,两个人都没错,只是立场不同。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