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太长的产品线(2 / 2)

加入书签

至于那些个能走量的什么“宫保鸡丁”,“水煮牛肉”“酸菜鱼”之类的菜品,这几位厨子也曾经努力想研发出来,但是都没成功。

不管是用了各种抽真空、脱水干制、或者是超低温急冻,做出来的成品还原度根本就不够,就连本身菜品的百分之五十也都达不到。

虽然知道这些菜品到了市场肯定会受欢迎,销量有了,利润也就能上去,但是菜品不够好吃,就不想弄到市场上再招人骂。

开业就这几道菜就够了,再加上已经闯出牌子来的八大碗,还有那一道东山传统的焖酥锅,加起来也是有了十几个品种,也算是能撑起门面了。

中心厨房的另一个宗旨就是精益求精,不以数量取胜!

试过菜的常石磊心里有了底,可是又觉得有点坐不住,就恨不得马上把这些产品拿到手,铺到自己的销售团队中去。

目前的销售团队已经有了一百多号人,只靠着做那一道“八大碗”,很多人都已经赚到了不少的利润,销售团队的士气非常高,现在已经有点万事具备,只欠产品这个东风的意思了。

社区经济这件事越琢磨越有意思,在招聘的过程中,常石磊觉得自己又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原来早就有很多有能力的销售员都已经盯上了这个市场,只是苦于手里没有像样的敲门砖,来打开这个市场。

而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餐桌的这个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制食品就非常合适,而且这款产品的客户黏性还非常强,凡是下过单的客户,几乎会百分百的转化成了忠实老客户。

但是只有八大碗一款产品就大大地限制了客户再次下单的数量。

很简单,就算是你产品再好,客户的餐桌上也不能每天都是一个东西不变样,能有一个可供客户挑选的菜单就很重要。

而且,还有一处市场常石磊也已经注意到了,那就是单位客户的消费能力。

预制食品这个东西作为礼品来说也是非常不错,如今请客户、关系户吃个饭、喝喝酒都变成了非常的忌讳,送礼的话什么烟啊、酒的,还有那种什么购物卡都被各单位明令禁止,粘上了就算是犯纪律。

可是国内这样的人情社会,不说是有求于人,就算是日常的朋友往来都讲究不能空手登门。

而这个预制食品就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价格不高不低的,这就算是个非常实在的土特产,送的人拿得出手,收的人也心安理得,这个玩意人家拿回去,往餐桌上一摆、再一吃,满满的心意就算是达到了。

而且,每逢年节的,各个单位给自己家的员工总要弄点什么福利,有了这个预制食品的菜单就能满足大部分单位的需求,您就可以随便挑选,丰俭由人,而这样的福利多实惠,发下去员工也满意,总比往年给员工又是发点干果、牛奶饮料的要强,最起码员工吃了满意,主管福利发放的后勤、工会部门也不会再挨骂了。

话题一直就围绕着桌子上的这几个菜展开,不管是行内人还是郭子达、大刘、赵杰这样的外行人都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意见。

有时候行外人的意见就更加有启发作用,就比如郭子达提出的说明书的问题,大刘提出的口味上的问题。

第一批开发出来的菜式就这么几样,南北口味很难做到均衡,身在北方的平城,几位厨子鼓捣出来的几个主打菜居然是南方口味偏多,所有的这些菜品的原产地居然都没有过黄河,这也是个问题,需要重视起来。

不过肖建强还是解释了一句:“北方菜炖煮的菜式虽然多,但是门槛都挺低的,比如酸菜炖肉、比如小鸡炖蘑菇,这些菜技术含量其实并不高,一般家里有点厨艺的都能做个八九不离十,就算是我们开发出来,市场肯定销量也不会太好。而且人家为什么会买你这个预制菜,大多数时间还不是想换换口味,尝尝新鲜的?”

倒是也能解释的过去,但是大刘又紧接着来了一句:“过了清明可就是端午节了,咱们厨房没有准备做点粽子之类的吗?还有以后中秋的月饼、正月十五的汤圆之类的应季小食品,是不是也可以作为一项产品,扩展一下市场呢?”

餐饮可真是个大市场,只要你有能力、有技术,那么花样翻新的各种产品,根本就是做不过来。

不过能听到出来,大刘是利用自己的见识,给厨房里的人开拓一下思路。于是大家越讨论越兴奋。

姚远放在桌上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拿起来一看就差点乐出了声。

居然是说相声的仟儿哥发过来的:“兄弟,这都开春了,正好是钓鲫鱼的好时节,明天我跟郭老师去你那里躲一天清净,钓钓鱼,欢迎不?”

......

(本章完)

7017k

<!--over--><div id=center_ti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