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六叔的电影情结(1 / 2)

加入书签

很快雪莉王就接到了电话,约定一周后在清水湾大埔仔的邵氏影城见面详谈。

雪莉王和胡星河碰了个头,就去准备谈判团队了,既有投资部的人也有法务部门的人,把前期搜集的邵氏资料又仔细的整理出来,拿给了胡星河。

邵氏电影公司1958年就在香江成立了,至今已有26年,可六叔参与电影事业可以前推到1925年的天一影片公司,算起来已近六十个春秋。

当年创立邵氏电影公司的时候,他就五十岁了,如今他以七十六岁的高龄,依然活跃在电影电视行业,可谓是宝刀未老。

至今,邵氏已经拍摄出品了近千部的电影,捧红了上百的明星,培养了大量的电影人才,可以说,邵氏电影是现代香江电影事业的主要推动者,人才的摇篮。

一直与邵氏争锋的嘉禾也是从邵氏出来的人创立的。

从邵氏的经历可以看出,干死自己的往往都是自己人。

六叔这个人的性格坚毅,做事认真,不服输,不怕输,这样的做事风格和性格让他在香江迅速的打开局面,成为香江电影的领导者。而恰恰也是这样的性格让他不会妥协,有时候说他固执、偏执也不为过,同时,他对外很大方,对内很吝啬。

就拿嘉禾的事来说吧,当初,邹文怀、何冠昌、蔡永昌、梁风在邵氏初期加入,共同把邵氏打造成了电影业的老大,风光无限。到了六十年代末期,邵氏认为已经到了电影业的顶峰,没法再发展了,于是就把主要的精力就偏向了电视行业,1970年,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

这让当初跟随创业的老人心里不爽,多次和六叔沟通,要求继续在电影方面投入,薪酬也要增加,不要把精力放在其他方向。

六叔的性格就是认准的事绝不妥协,最后就和这些老人闹掰了。邹文怀、何冠昌、蔡永昌、梁风四人一气之下就离开了邵氏,在国泰电影制片厂的旧址,也就是斧山道,开始了嘉禾电影的创业。

当时李小龙回港就去找电影大佬六叔,想和邵氏合作,但六叔不太喜欢他。李小龙要价10000美元,而六叔只给2000美元,他还需要签一份独家绑定的合同,对于这种条件,李小龙自然不会同意。这时,嘉禾的邹文怀看到了机会,立即游说李小龙,他给了7500美元,外加票房红利。

对于邹文怀的条件,李小龙很快就答应下来,并开始与嘉禾合作拍电影。

1971年6月,签约加盟嘉禾;7月投入《唐山大兄》的拍摄;该片预算只有10万美元,而且剧本也是边拍边写的,在这种情况下却创下了香江开埠以来的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达到了300万港元;《精武门》的预算增加了一倍,它的票房打破了亚洲记录,《猛龙过江》再创佳绩。

嘉禾的成功让六叔暗生悔意,可他这样的性格怎么能认输呢?你来我往的争锋了多年。

当年许冠文曾经凭借《大军阀》那部电影,在邵氏名噪一时,也是一员实力干将。许冠文不甘心当一辈子的小演员,他也想当导演。当他把自己辛辛苦苦写好的剧本拿给六叔看的时候,这部《鬼马双星》的剧本虽然很精彩,但是面对许冠文提出五五分成的要求,吝啬的六叔还是没能过了自己那一关,直接给否了。他给出的理由是,剧本太烂。其实他这样打压许冠文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把价码压下来,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许冠文连人带剧本,转身投向了嘉禾,当《鬼马双星》在港上映的时候,全港轰动,票房营收创造了高达625万港币,嘉禾再一次让业内刮目相看,而邵六叔肠子都悔青了。

如今的香江电影市场就是三国时代,邵氏、嘉禾、新艺城,三条院线支撑着三家公司。

七十六岁的六叔看到电视行业的前景更大,对电影的投入越来越少,如今已有退出电影市场的心思,胡星河怎能不抓住时机呢?

他知道六叔对下面的员工很吝啬,当年承诺的分红都没兑现,下面跟随他混饭吃的人意见很大,于是建议雪莉王,利用这周时间,派人去挖挖六叔的底细,看看他到底有什么打算。

这个策略当然很成功,很快就从邵氏内部挖来了底细。

原来邵氏电影拥有的清水湾电影城是香江著名的“鬼地方”,这里曾有女明星自杀身亡。

当年六叔主持电影制作的第一个大动作,斥巨资买下清水湾一块65万平尺的地皮,开山填海,兴建邵氏影城。

他提出,邵氏必须要“大”:建大厂、拍大片、挣大钱。

1958年,他宣布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当时清水湾片场已经建成四座摄影棚。

由于时装片无法拍大,他就拍古装片。

1959年的《江山美人》,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出品的。

1961年12月6日,邵氏片场一期落成并正式启用;1964年,邵氏影城全面落成时,建有6个独立的摄影棚,2条布景街道;1967年扩建中摄影棚数量达到12个。

清水湾邵氏片场占据了整个山头,搭建了十几座房,同时前山后山还建了无数街道、城墙、吊桥、堡垒。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古装武侠片盛行之时,每一日,在邵氏片场里开工的台前幕后人员,数以千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