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十三(1 / 2)

加入书签

大明能够控制的地盘大了。

内阁就不如之前轻松了,已经被补充了好几次人手,依然只是紧张的刚好够用。

除了牵扯到一大半因为湖广赈灾,和灾后重建的问题。

其他的也不轻松。

九月了。

算是近几年一次的大丰收了。

粮食的价格问题,运输问题,还有就是闲暇下来的那些百姓们如何安置问题。

各处的工程施工情况。

矿长的开采情况。

还有如今最陌生的商业和工厂情况,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得分出一群人来专门忙碌这件事情。

而且这些人都得会数算。

要不人连账本都看不明白。

此时此刻,李长庚也才明白,数算到底有多么的重要,要是以前的那些儒生们,绝对会脑子一拍,就这么做。

现在不行了。

在做出决定之前,必须算计一番,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然后还得一伙人坐下来商量,看能不能行得通。

小问题可以在后来弥补,大问题就必须改正。

工作量的加大,也进一步让许多的工作进行了分类。

专业的就交给专业的人,外行指导内行的事情虽然还没有绝迹,可也有了更大的改变,最少外行在做决定的时候,会更加谨慎一点。

毕竟。

如今的大明,瞎说大话,可是会被追问原因的。

要是当中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都必须给做出赔偿。

李长庚坐在文渊阁内,看着各处送上来的公文,如今的公文和以前也都大不一样了,啰里啰嗦的一大堆白话文。

根本就没有八股文那样精炼的句子。

好在叙述的事情很清楚,不会出现一字多义,或着一词多义,给人下坑,从而判断错误的局面。

虽然看着心中不爽。

可不费劲了,不需要用博古通今的知识,来理解最浅显易懂的文字。

用皇上的话说:文字就是写出来让人读得懂的,而不是一群人拿来妆点自己的身份,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废话。

准确的就是一个字可以概括,这也是皇上说的,那就是---水。

李长庚看着也很水。

一句诗词,一个成语就能够说清楚的,偏要直白的描述出来。

“不过还是有点好处的,严谨,通俗这一点,还是没毛病。”

看完了手中的前面几页公文,后面的就是罗列的各种数据,表格,曲线,等等各种以前从来都没有见过的符号。

大量的充斥其中。

对于一开始就在使用这些方法,传递公文的人,很是方便,可像他们这样的儒生们转变过来的,就很难受了。

插图不像插图。

一点美感都没有,也就看着整洁,能够一目了然。

在他的想法当中,湖广受灾,大明的经济应该会一蹶不振,神奇的却是从报表正面看到的却是比以前更好的数据。

仿佛一场灾难,反而振兴了整个大明的市场。

他知道,道院里面不止有研究技术和手艺的,还有研究经济之道的,而这种神奇的现象,他觉得就应该让道院的人好好的研究一下。

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

若是能够持续的增长,是不是可以一直保持下去。

如今对于一项莫名的新鲜事物,引起的反常情况,李长庚他们这一群还没有彻底丢掉儒学的人,都已经学会了去找原因,找规律。

而不是模模糊糊的来一句,秋收了,百姓们都手里有钱了,然后也都舍得花钱了。

这种话可是没有市场的。

反而会让一些人把说话的,当成白痴来看待。

只因大家也都明白了一件事,粮食虽然很值钱,可也带动不起这么大的消费市场,从而影响到全国的经济大幅度的增长。

李长庚记下了这一反常的经济增长情况。

突地,发现了外面一阵安静。

接着就听到了一连窜的脚步声,接连有人上前请安,李长庚心中一阵迷糊,最近大明也没有继续发生多大的事。

想着是不是福建的郑芝龙的问题,还是那一带反贼又开始作乱了?

又或者是辽东的皇太极不安稳了?

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件,迅速的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然后从各个地方的奏章和公文中思索着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前崇祯经常来文渊阁,李长庚还没有觉得有什么。

最近几天皇上忽然只在宫里待着,陪太子玩耍,突然来此,就肯定是有大事发生。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最后想了一圈,只能落在王承恩-来找他解决的事端上面。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最近。

也是最无解的。

“皇上······”

李长庚站到门口,刚说了一句,就被进门的崇祯打断。

“进去说话,一会还有人来,想必我的来意,你应该清楚了吧?”

跟在后面的李长庚,抬眼就能看到刚刚见过一面的王承恩,心中一阵了然,瞬间就确定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果然是为了慈幼局的事件而来。

在他想来这件事确实无解。

可也不用惊动皇上,亲在来解决啊。

对于大明的社会问题,李长庚作为内阁首辅,暂时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

他总觉得,大明如今那个方面都好。

军队无敌,赈灾有力,官场清廉,税收增长迅速。

“是关于慈幼局的事件?”

卫江迅速的做着曾经魏晨做过的事情,煮茶,摆果盘。

这个时节的水果就多了,只是暂时能够拿的出来的,也就只有苹果和梨子。

王承恩也在忙碌着,虽然他很久都没有在崇祯身边,照顾皇上的起居了,可熟练的手法,一点都没有生疏下来。

忙里忙外的,让桌子上不但多了一盘葡萄,还多了一盘荔枝。

看上面还有这冰凉的露水,就是用冰块保鲜之后,运输过来的。

而这样的技术,自从被用来制作冰棍和雪糕之外,也应用在了各种不容易保鲜,价值又很高的水果上面。

若不是大名官方,对硝石的控制还算严格。

现在怕是兵工厂想要制造一些弹药,都快要成问题了。

就这。

原本只能被当做药物来使用的物资,迅速的太高了一倍的价格。

还在大明多了一批奴隶,干细活不行,挖矿则是一等一的好手,为此就是各个矿场的产量都提升了一成。

坐下之后,崇祯摘了一粒荔枝,一边剥皮,一边说道。

“也不全是,认真说来,大明的问题,不但是外部的军事问题,还有内部的社会问题,而这次将要讨论的,正是正在面临的复杂问题。”

一连几个问题,说的李长庚一愣一愣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