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御史大夫?】(1 / 2)

加入书签

县令大人的话,让整个吕氏商行都悄然无声。

商行里的伙计,也都是懂一些事儿的。

这样多的良种,可是一笔很大的买卖。

甚至这可能还是一笔长期的买卖。

五百石麦种,那可是够九原郡一半的耕地种植了!

要知道,种子这种东西,看似是一锤子买卖。

但是其实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只要能维系好,就是一种长期的生意。

寻常黔首家里购买了良种回去种地,会在每年的收成中,选择最好的几十株作为来年的种子。

其次的十分之一品相最好的,会作为税赋,上缴给国府。

最后剩下来的粮食,才是自己家里接下来一整年吃的口粮。

不管日子过得再艰难,哪怕是挖野菜、啃树皮,这份种子都是决不能动的!

那是来年的命根子!

在饥荒年代甚至有很多家庭,即便是饿死好几口人,都不敢动用种子来充饥。

不吃,饿死几个。

吃了,来年全家都得饿死。

可即便如此,九原郡的土地也是比不上三川郡和关中平原那样的肥沃良田的。

所以不管再好的种子,种出来的亩产量也不可能比得上中原地区的亩产。

那么在这当中再挑选出来的种子,必定也是没有前一年种下去的种子好的。

如此恶性循环,用不了几年,庄稼和种子就都会逐渐退化。

所以,每隔三年到五年,农民就要购买新的良种。

吕氏商行主营粮食和布匹,那些冬麦的良种都来自于三川郡、内史郡和上党地区。

这些地方最好的田地里,可以长出来全国最好的冬麦。

灌浆多,麦仁饱满,结穗多,而且产量大。

种子自然也是极好的。

九原郡这样的郡,整个郡也找不出来那么好的良田,自然也就长不出那么好的种子。

想要好种子,就得靠买。

也就是因为这个道理,主营粮食的吕氏商行,从来不愁没人购买良种。

而九原县的县令李乐,也一直非常扶持吕氏商行在九原的经商活动。

对于九原郡来说,吕氏这样的巨贾,是很重要的。

姜妍立刻反应过来,然后吩咐账房管事去核算所有种子的库存情况。

自己却有些不解地向县令李乐问道:“县令大人,核算良种库存需要点时间。贱商有个疑问,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李乐说道:“小吕先生是想要问为什么要这么多良种吧?”

姜妍点了点头:“这么多良种,够半个九原郡的田地耕种了。吕氏一时间也拿不出这么多良种,需要从南方调配。”

姜妍说得是实话。

五百石粮食很好找,但五百石良种,那可不是一个九原郡平时能够容得下的。

可能需要吕氏商行从其他郡去调运和筹集。

最关键的是,华夏之人的主粮作物是粟米。

九原郡自然也不例外,往年种得都是粟米。

以往商行大批量筹备的种子,也都是来自太原郡和上郡的粟米良种。

这么多冬麦的良种若是真的种到地里,那么肯定会影响到来年春天粟米种子的售卖啊!

这对商行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消息!

若真属实。

商行从现在开始,就要减少收购粟米良种!

县令李乐说道:“从太原郡传来的消息,长公子扶苏要改农制。从今年开始,要分出来很多土地去种冬麦。这样可以增加产粮量。”

这话,让姜妍先是一愣,紧接着脸色大变。

“这……”姜妍欲言又止。

她心中默默念叨:“这不是胡闹嘛?”

冬麦的亩产量的确是比粟米高,但是处理麦仁却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将粟米换成冬麦。

表面上看,的确是增加了亩产量。

但是那些带着坚硬外壳的麦仁,怎么吃啊?

难不成,县府会专门再征发几百万的徭役,专门剥麦仁?

这么简单浅显的道理,谁不知道?

如果能够改变主粮结构,早几百年就改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