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吕氏商行】(1 / 2)

加入书签

九原县北集市上,熙熙攘攘,甚是热闹。

即便已经临近傍晚,但在城内采购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九原县是大秦少见的几个官府鼓励商贸的县,为了鼓励商贸,关闭城门的时间,要比其他郡县晚一个多时辰。

前些年,九原的商事并不出名,也无人可知。

但随着这两年,长城合拢,直道竣工,逐渐被更多的商客知晓。

所以这两年来到九原的商贾,开始越来越多。

有一些商人,原本是被强征入伍戍边的人。

后来立了军功,换了自由身。

然后留在了这九原城,做起了生意。

有一些人,则是为了躲避大秦的严刑峻法,迁到了这边关,然后开始跟着做起了生意。

反正在这九原郡,不是刑徒、徭役,就是贬谪之人。

大家都低贱到了骨子里,商人反倒显得没那么卑微。

还有很多,是从各地被吸引来的商人。

在这里建立分部的也有,扎根九原的,也有不少。

上将军蒙恬就是九原的保护神,有上将军在,没人担心匈奴再度南下。

不过这九原城中,不同的商铺,售卖的东西也并不相同。

其中,这生意最兴旺的,便是吕氏商行和公孙氏商行。

公孙氏的商行,在北集市上,拥有六间商铺,售卖各种农具、铜器、铁器、石材和马具。

官府用的很多器物,都是公孙氏包办的。

吕氏商行在北集市上,则占了四件铺子,售卖皮草、盐、粮食、布匹。

这铜铁器和盐粮,都是官府严格管制的货物,能够有资格售卖的商铺,并不多。

商铺面向集市,只是做一些日常的小生意。

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行商坐贾,真正像公孙氏和吕氏这样体量的巨贾,靠的可不是界面店铺这点流水。

那商铺后面院子里谈的生意,随便一笔,都是寻常庶民黔首一辈子不敢想象的金钱数量。

公孙氏的主家公孙卫,很多人都知道,是当年犀首公孙衍后代的一支旁支。

这么多年,这支旁支已经落寞。

当年公孙卫犯了秦法,被罚戍边。又随着北征大军出征匈奴,立了军功,被授予爵位。

而公孙卫和九原县令李乐,又曾在军中是同袍。

秦人收复九原郡之后,李乐成为九原县令,这公孙卫就留在了九原经商。

有做了县令的同袍的支持,商路极通,很快就富甲一方。

而吕氏商行,看着很低调,但却非常神秘。

其背后的影响力和势力,甚至比公孙氏还要大。

有人说,吕氏商行曾经的主人,是那相邦吕不韦。

嫪毐事件之后,嫪毐的门客舍人,全都被贬谪到了蜀地。

而秦王政的仲父,大秦相邦吕不韦,则受到了秦王的猜忌和冷落。

吕不韦被罢免丞相,然后全家被迁到了河南洛阳的封地。

可被迁封地的吕不韦家中,宾客仍然络绎不绝。

这引起了秦王政极大的猜忌,他害怕自己这位仲父造反叛乱。

秦国很多官员,甚至是将军,都是这位相邦扶上来的。

吕不韦在秦国主持政权这么多年,影响力比自己这么一个年轻的秦王,要大很多。

秦王政便想要将吕氏一族都迁到蜀地去。

而相邦吕不韦觉得自己已经被秦王所逼迫,于是便饮鸩酒自尽。

但吕氏在河南洛阳的族人,却是被保留了下来。

他们仍旧有人经商,而且名气不小。

很多人在猜测,这吕氏商行和河南的吕氏有没有某种联系呢?

不然怎么会得到秦国官府这么大的扶持和帮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