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恍然大悟(1 / 2)

加入书签

是的,许多人说的小冰期,就实际上来说,最冷的时候并不是明朝末年。

而是大清初年,但是大清却也没有遭遇到那样困难的情况。

或许有人会觉得,那是因为大清那个时候已经有了番薯之类的高质量的产物,所以能够顶过去。

这是错的。

因为当时的植物种植率非常的低,你几乎可以将其直接忽略。

所以,其实这些都是可以依靠人力避免,或者说尽可能的减少灾祸的。

但是崇祯没有做到。

从最开始就没有做到,从而直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天灾不断的爆发,国库没钱,就只能够导致灾民的出现,人们活不下去,自然就要造反。

你造反,就需要派兵平乱,兵需要钱,而你又没有钱,甚至额外多了一笔开支。

变得更加的入不敷出。

这样一来,一切的一切,也就逐渐走向了终点。

不是没有人不可以力挽狂澜的,甚至是到最后,崇祯愿意走,去南方,也未尝不能够延续明朝一段时间。

可惜。

他什么都没有做。

原本都不是什么大问题的问题,在这里接二连三的爆发,就好像是一个连锁,你一开始没有处理好,这件事情就开始变得艰难。

他那个时候,绝对不是不能够破局的。

在崇祯十年之前,他都有破局的方法,因为他最需要的银子。

就在顺天城内,就在那些官员的家里。

演练一支军队,用这只军队逐渐的开始重新掌握大权,重新分配土地,进一步的逐渐扩大实际统治地点。

就算是分割一下江山,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为明朝卖命的人很多,尽管也有很多卖国贼,但是上面的那些人当中,好好儿的用他们,难道会出大事吗?

结果崇祯喜欢用的是谁?

吴三桂他爹,吴襄,真是绝了。

这么多的路,就没有一个可以说是走对了的。

除了一开始铲除了魏忠贤之外,一切都是狗屁。

而且千万不要觉得,铲除魏忠贤是一个好事,这是个好事没错,但是一方面,杀死魏忠贤的时候,几乎完全无视了天灾的存在。

从而导致难民逐渐的增多,这是一部分,另外的一个部分,就是杀死魏忠贤之后,他没有扶持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魏忠贤出来。

他九千岁就算是做了再多的错事,干了再多的不是,被再多的人唾骂。

他搞钱也是能够搞到手的啊。

你弄个太监搞钱也行啊,所以说,还是自己的问题。

这个局面不说别的,让朱元璋去,让李世民去,让其余的皇帝过去,不说一劳永逸吧。

绝对绝对,不会亡国!

至少还能够再续命几十年,这是肯定的。

谁上,都不会比崇祯做的更差了,是的,包括秦戟在内。

尽管秦戟毛都不懂,但知道这些,也就差不多足够了。

崇祯也不是没有做过挣扎,放开了明朝的宗室,这倒是个好事。

因为宗室的人数过多,从而导致了坐吃山空,一个江南的赋税都不够他们吃的,这也很离谱了。

但是可惜,一切都晚了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