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乔治水(1 / 2)

加入书签

闻人流落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这个人,然后说道:“你的确实奇特。对了,你叫什么?”

乔治水说道:“我姓乔治,叫水。”

闻人流落不解地问道:“乔治是复姓吗?”

乔治水摇了摇头,说道:“乔治是西域大宛国那边的话。就是一个姓氏,大临这边就是两个字了。”

闻人流落点点头,虽然以前不知道这些,但是这次知道了也算得上是增加自己的见识了,于是闻人流落说道:“等到他醒了之后,我和他说一声,然后听听他的意见,他如果没意见的话,到时候你就可以去长安城那边了?”

虽然没明白闻人流落所说的那个“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到她说自己能够去长安城的时候,乔治水还是挺高兴的。他这些年来其实一直都想去长安城,但是因为他长得比较另类的原因,所以一直只能够在边陲地区当谍子,而当上了谍子,就代表着他不可能再有什么自己的时间了,谍子这种东西其实比那些当官的官老爷们还要累上很多,官员可能还有什么沐休的时间,而谍子不会,谍子们大多数都是没有休息时间的,因为几乎所有时间,他们都要大厅情报,尤其是那些身处高位的官员,更都是如此,别人沐休的时候,他要么整理谍报,要么去找别的官员进而打探情报。而且谍子们如果想要离开自己的驻地,是需要向上司汇报的。

所以这其实很难受,只是看起来当个谍子很潇洒,除了探查的时候会很麻烦之外,别的时候都很轻松,但是其实不是。因为其实不是所有谍子都能够有那种身居高位的时机的,而且就算是有那种时机,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胆量去做的。

大多数谍子的活动,其实都是隐藏在微末之中,而且大多数都不是什么起眼的人物,他们有的人其实就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比如街角卖糖人的大叔,或者是在角落里要饭的乞丐,也可能是在四处叫卖的小贩,也有可能是穿插在人群里的小偷。

当然也有可能是些知名度高的人物,比如说京城最好的戏子,或者是最好的清倌,都不是没有可能的,只是看起来可能性没那么大而已。

而其其实高官里面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人,比如当年吴越其实就有过一个二品大员是谍子的先例。二品官员都是些什么人?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和正留守。这些官员的地位已经是一个朝堂上的顶尖水平了。

这些年来,除了皇帝、辅臣和先朝的丞相之外,几乎就再没有过什么地方没有过谍子,不要说什么皇帝身边的妃子和皇子公主,一国的亲王,皇帝的亲叔叔都有当过谍子的,这些都可能。所以不用质疑谍子是不是所有地方都有,谍子几乎渗透到了所有地方,只不过保密做得好,所以不是什么东西都会向外透露。

而且不是谍子都是异乡人,皇子里面都可能有,那么普通的百姓就更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可能了。虽然大临人的某些方面会有问题,也有的人会做卖国贼,但是有一件事情大临是站在全天下最顶端的,大临百姓里的谍子数量,其实是全天下最少的。而且是人数少,不是占比少。

占比少的话,其实以大临的人口来说,数量都要比其他国家多上不少。而大临是人数少,这也就导致了占比其实不过是其他国家的一成。

但是大临的缺陷也很明显,就是大临的内斗特别明显,明显地到了一定程度,就是大临的内斗特别严重,从所有史书上和所有国家的争斗中去看,在近一千年当中,就没有一个朝代出现过大临这种四分五裂的争斗。

从和帝朝开始,大临的党派之争就愈发严重,而到了文成皇帝刚有所衰减,却在平帝朝出现了大跌眼镜的事,那个在前朝享有一定名声的卢阳王居然和平帝对立了起来。虽然在和帝末年,大临失去了卢阳郡,但是和那时带着卢阳军去草原的卢阳王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因为令不是卢阳王下的,是和帝下的,所以批判也就只能批判到和帝头上,或者去评判是南唐的责任,相反这个和卢阳郡关系最不一般的卢阳王,竟然一点责任也没有。

所以在人们眼中,卢阳王的形象变得很可怜。而到了文成皇帝朝的时候,卢阳王依旧很有能力,甚至于能够算得上是半个大临战神了,但是文成皇帝更为耀眼,耀眼到已经能够让大临近九成的君主都臣服于他的功绩。

所以在文成皇帝一朝,卢阳王虽然显得很耀眼,但是却也只是文成皇帝的配角。

而到了平帝一朝,平帝虽然早期也很强势,但是因为一些政策的原因,卢阳王开始崛起,虽然早就有了预谋,但是如果不是平帝的问题,卢阳王也做不到。种种原因导致了现在的大临朝堂上错乱纷争,而且真实的情况要比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更加严重,不然也不会出现一国首辅被斩首的惨剧。不是没有首辅没被处死过,但是被砍头的,这是第一次。而且也注定是唯一一次,不管以后的高泓安风评如何,都会有人记住他的。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朝堂关系上,很多官员都如履薄冰,就跟不要是哦更危险的谍子们了。而且潜伏大临的他国谍子,受到的刑罚其实是要比大临党争中的谍子重上很多的。

所以像乔治水这种的谍子,别的事情好说,就单从容貌要普通这一点上就不符合,人们也许记不住自家旁边相貌普通的男人说些什么,但是还是能够记得自家出现过一个蓝眼睛长相奇怪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