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坦白(1 / 2)

加入书签

孔静怡到没有因为王少跃的打趣再恼怒什么,因为她觉得这句是有些美的。

“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这句实在是显出了那种梳妆时慵懒的样子。她没去想词句美不美,她觉得词句那种意境是非常美的。

懒起二字,就能够看出来所描写之人的慵态,而后面的那句弄妆梳洗迟的“迟”二字,虽然是在说梳洗晚了,又何尝不是再说那女子的慵惫。

孔静怡问道:“夫君可记得全词的具体内容吗?”

王少跃不假思索地说道:“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孔静怡说道:“这可是专门描写女子梳洗打扮的词吗?”

王少跃说:“我记得没错的话,应该就是了。而且这里面没有任何对自己命运的慨叹的。”

孔静怡说道:“那就是一句绝佳的词句了。不像父亲那首青玉案一样,看起来像是在偶遇女子,其实是自己的牢骚。”

王少跃记得孔克玄好像是填过很多首《青玉案》的,他想了想,记起是那首了,于是他说道:“是那首,‘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吧。”

孔静怡说道:“是的。父亲在给我的草稿中标明了一些东西,像是什么哀怨、志不得诉,还有什么自己此位不堪承其才。他总是会在自己的诗词里抱怨这些内容的。”

虽然听着孔静怡的语气有些好笑,但是王少跃没有什么想笑的意思,他说道:“岳丈大人在那个位子很是屈才。”

就算孔克玄不适合当官,大临官场不重视文名,可以孔克玄大临文坛领袖的身份,就算不去礼部当个侍郎,最起码能换个国子监的祭酒吧。就算办事不利,祭酒也当不上,那总能够混得一个司业的职位吧。何以至于连一个典簿都混不上,还是个九品的小官。

而且大理寺可以说得上是和平帝以及靖天司交好的,如果不是这一点,恐怕孔克玄连一个普通主簿都混不上。

因为高泓安的事,孔克玄作为高泓安的女婿,应该也在“诛九族夷三族”之内,但是因为孔克玄还有一层身份——孔家家主,所以就得以幸免。

但是这也导致了他几乎不会有任何仕途上的成就,平帝是不会觉得这件事有任何不妥的,因为孔克玄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人。

可是没办法这么做,因为有个人一直在用某件事情威压他,如果他敢继续重用孔克玄,那个家伙一定会下手的。

他或许不会对孔克玄这件事在动什么手脚,但是他会让他的那些爪牙对平帝死谏。而且平帝自己也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孔家人可以重用,但是孔克玄不可以。

如果重用孔克玄的话,就在代表着再与全天下的人说,我平帝这个人脾气好,孔克玄家里都有人刺杀他了。他还能以包容之心对待孔克玄,真是位贤明之主啊,那你们所有大臣都一起来吧,没事的,平帝会善待你们的家人。

他们看不见高泓安的族灭,他们只能看到孔克玄被重用。而且君主可以有胸怀四海,心有八川,但是那是有区别的。在地方普通官员的眼里,如果一个君主连被人刺杀都可以忍受,那么那个君主就不是什么有智慧的人。

看起来是平帝一个人的面子问题,确实整个大临的问题。大临是一个国家,皇帝再不堪,也是百姓和普通官员眼中的神,连神都被人践踏了的话。那么大临真的危矣。

王少跃不能理解他们那种见不到皇帝的心情,却能明白他们的那种期盼。在偏远地方的百姓眼里,或许都不知道现在的皇帝是哪位,但是他们却依旧保持着对皇帝的敬畏。

在他们眼里如今的皇帝不是很贤明之人,甚至有传言皇帝昏庸无道,但是当他们受灾的时候,官员都会说这是陛下的赈灾。

不管是何种说法,但是在他们眼里卢阳王虽然光辉伟大,平帝虽然有些问题,但是只要平帝还在位一天,那么他们就是平帝的子民。

他们不懂什么叫反叛,也可以叫他们这种行为为逆来顺受,但是不能说他们所奉行的事就是错误。

对于王少跃来说,或许大临很不完美。但是在王少跃的眼里,大临永远是他的故乡,永远是他的家,永远是他愿意以毕生努力去奋斗拼搏的地方。

孔静怡感觉到王少跃有些走神,虽然王少跃手上动作没停,但是动作却没有之前那样的轻柔。

孔静怡没有打扰他,过了一会儿,王少跃继续说道:“为什么岳父大人还一直是那么个官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