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调查和调查之后(1 / 2)

加入书签

怎么说大临和南唐的关系呢?

南唐人看不上大临人,嫌大临人太过粗鲁,虽然好武力,但是却打不过南唐(事实是在卢阳王离开卢阳导致的卢阳之变以前,南唐丫的就没打赢过大临)。

而大临人骨子里更傲,认为南唐都是一群渣滓,也就舞文弄墨这类事能做的好一些。

但是双方没有人提起过卢阳之变,这件事双方都不会在百姓当中提起,大临这边说是卢阳郡的人都归顺了南唐。

南唐那边也是这么说的,可是却是从大临这边的黑市上弄来的人和一些官员流放的亲眷。

但是还是以南唐的人为主要核心的,南唐美其名曰迁移人口,将卢阳的人口分散出去,可是没有人见过那些从卢阳迁出去的人。

有人会问,难道就没有人怀疑吗?当然有人怀疑。但是但是明显的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是依靠自己聪明才智判断出来这件事情的人,而另一部分是纯粹靠猜或者蒙知道这件事情的人。

前者大多数在猜的这件事情的本质之后,会因为知道自己说出这件事情的后果而去慎言。

而那些笨的人,很容易被羽藤阁隐藏在暗中的人进行劝导,进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那为什么不会有既聪明却又傻愣的人呢?这样的人也有。这样的人虽然说能够猜测出南唐隐瞒的事,也知道了这件事情可能会导致的结果,但是他们没去想自己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所以进而导致了也是清晰。靖天司也能在大临内部进行一些必要的,经过皇帝允许的清除。

那么羽藤阁自然也可以,而更而且要论臭名昭著的程度,羽藤阁要比靖天司还要被世人所厌弃。

真理和信仰很重要,人没有真理和信仰,是不能够成大事的。但是这件事情,不是什么真理跟信仰。这件事情其实就是南唐的一种态度,你如果揭穿这件事情,那就代表其实你还是南唐的人,如果你揭穿了这件事情,那么就代表你可能会对比南唐的信心有问题,真理固然重要,但是国家需要的是忠诚。

在揭露这些事的那些人当中,除了南唐自己的人之外,还有一部分的人,其实就是当年靖天司安插在南唐的那一部分。

这一部分人其实知道羽藤阁会安排人监视像他们这样说话的人,并可能对他们动手。但是他们还是这么做了,因为他们和那些真正死板呆板的人不一样。他们是为了心中的信仰而去奋斗的。他们不理解信仰,但是大临就是他们的信仰。

所以南唐和大临关系不好,可是却没有闹崩,也还维持着一些表面上的礼仪,而且毕竟几百年前是一家人,除了有些口音之外,大临人和南唐人的区别不是很大。

而且双方并没有那种,你说你是从南唐回来的大临人,我就开始怀疑你怎么怎么样。你要是发现他做了什么损害大临的事还好说,但是你总不能怀疑和你闲聊天的的人是谍子吧?那人得有多闲。

也因为这种尴尬的问题,所以导致长安卫搜查起大棒帮的人时,遇到了些困难,虽然知道他是南唐人,但是不知道他是商人还是谍子,若是那种平日里就不太对劲的还好说,随便搜罗些有的没的罪名就可以了。但是有的人对劲得很不对劲,长安卫在西外城的西己区(西己区在西甲区西边,外城分为东南西北四外城,每一个外城分为二十二个区。从内到外依次按列分的,天干靠内,地支靠外。以面向长安城城门为基准方向,从右到左依次为甲乙丙丁戊,第二列是己庚辛壬癸,第三列为子丑寅卯辰巳,第四列午未申酉戌亥)就遇到了这样一户人家。

那是南唐平安郡的一名商人,除了必要的进货外,几乎没有任何与其他人的接触,而且白日没有任何人进入过他的家中。

这看起来毫无问题,却是最有问题的但是这个问题不能够让他们——长安卫的人,调查他们。

但是长安卫还有不曾传人绝学,就连靖天司都没用过的损招——栽赃嫁祸。

那南唐商人本来很得意地看向长安卫的人,就差一点就能算是直接在长安卫来的那些人的脸上嘲讽了。

本来长安卫那边是不想搭理他的,毕竟没什么证据,要总是用栽赃嫁祸那一套,会对名声有很大的影响的。

结果他这么一出直接摆在了长安卫的脸上,长安卫就算不想管他也得管了。

带队的那人用眼睛瞄了自己的身边人几眼,那人扭扭脖子,带头之人点了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