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艰难的国际谈判(2 / 2)

加入书签

……

穆勒坚持卖艺不卖身,谈判又一次陷入到僵局,而且这个僵局比之前那个看起来还要大。

对应辉来说,双方谈不谈得拢,跟他没多大关系,他只是一个翻译而已,所以僵局中的应辉,只觉得无聊没觉得紧张。应辉长期在德国,此时还不知道高铁对中国的重要性,也想不到后来中国高铁会有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只想着把每句德文和每句中文尽量翻译准确就行了。

首日会议预定在五点结束,转眼,五点钟就在谈判双方拉大锯扯大锯的气氛中到来了。看来,谈判的第一天即将在僵局中划上句号,谁知就在这时候,形势急转直下。

“穆勒先生,”一位在整整一天的谈判中几乎完全没说过话的中方代表,此时说话了,“其实,我就把话给您挑明了。你们不卖,我们也有办法自己来拿,只是我们觉得没有必要。”

应辉登时觉得紧张起来。

中方的十二位谈判代表,应辉认不全,但应辉认识刚刚发言的那位代表。这位先生姓樊,烟瘾很大,而应辉已经在德国学会了抽烟,所以会议间歇时,这位樊先生老是叫应辉一起出去抽烟。樊先生四十多岁的样子,身体状况看起来不太好,虽然穿着西装,但是应辉感觉,他身体好像已经撑不起那套西装了。樊先生脸色黑黑的,看上去很疲惫。中方代表团来到德国第二天就开始谈判,大家应该都很疲惫,但没有谁看上去像樊先生那样疲惫。

应辉懵了几秒钟以后,用中文问:“樊先生,您刚才说,‘自己来拿’?”

“对。”樊先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声音里充满力量,“拿!英文叫‘take’。”

“拿”这个字的输入,使应辉的大脑首先输出了“工业间谍”四个字,在应辉的大脑进一步活跃起来,输出更多的内容前,应辉及时想起了自己的职责,于是又弱弱地问了一句:“樊先生,您这句话要直接翻译吗?”

“你就直接翻译给他。”

应辉没想到,一个看上去这么衰的中国人,在德国人的地盘上,对骄傲的德国人说话这么强势。然而事已至此,应辉也只好把樊先生的话原封不动地翻译成德文。

德方的三位代表一下子就沉默了大半分钟。

“你确定,你刚才要表达的,是‘拿’的意思吗?”穆勒终于打破了沉默。

“是的。”樊先生的声音很有力,“得到这个技术,是我们的国家战略,这既是我的商业任务,也是我的政治任务。”

听到“政治任务”四个字,应辉立即产生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在德国生活七年了,“政治任务”对应辉来说,已经非常陌生而遥远。

“你这个,”听完应辉的直译后,穆勒的回应也很直,“在我看起来,是威胁!是一种强盗行为!”

翻译完穆勒的话,应辉更紧张了,然而在愤怒的穆勒面前,樊先生毫不示弱。

“穆勒先生,”樊先生表现得很平静,“‘强盗’这个词,在英文里有很多意义,以前你们欧洲人所谓的‘海盗’,其实也是‘英雄’的代名词。当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葡萄牙的海盗,还有英国的海盗,我们东方人认为,他们通通都是强盗,而你们西方人认为,他们是英雄。这些海盗在外面抢得东西多,你们欧洲的政府还给这些海盗嘉奖。小应,翻译给他听。”

应辉翻译完,樊先生接着说:“我在非洲听到过这么一种说法。非洲人说,欧洲人刚来的时候有《圣经》,我们有黄金。欧洲人来到非洲十几年后,我们手上捧着《圣经》,但你们欧洲人把我们的黄金全部拿走了。非洲人说,你们欧洲人就是强盗!小应,翻译给他听!”

听完应辉的翻译,穆勒脸都青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