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太原城变色(下)(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在祁县,靠近黎城辖区的一河之隔的贾令镇,目前是商贸繁荣,几年下来,从祁县到贾令镇横垮昌源河上,一座水泥大桥连接了两地的陆路通道,原本清廷在贾令镇有一营驻兵,目前不知接了什么上级命令,这一营兵成了坐地户,出租兵营原有的营房当仓库,又在演武场搭建了许多的棚子,出租给当地商户,没法啊,现在整个贾令镇就是一个货物集散地,这一营兵拿着兵銄外,在原兵营四周经营起了各种商铺,人人成了爆发户,这小日子过的整天笑的见牙不见眼。随着规模不断扩大,生意日隆,全把家里的、亲戚啊、族亲啊等带来了,拖儿带女,再也不用刀口舔血了,过上了心目中的幸福生活,这日子有奔头啊。吃饱穿暖后,就有了精神上的需求,黎城广播电台就成了主要娱乐节目,小孩子上学就去祁县。

徐清、修文、孟封眼红的不得了,不知是谁天天在说道,想要富,先修路,通了大马路,把贾令镇上的货物运送到自己这里了吗?沿途乡民自发号召,自带干粮,有的村在族长的带领下,每天修一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几年下来,几乎村村通了公路,直到太原城下。有黎城出品的四轮 大马车,橡胶轮毂,钢片承压避震,比原来的大辕车装载货物多三倍。

太原城内红市街上的隆丰酒楼,今天迎来了各家著名大商家各大户,还有太原府丞、太原县令等级别朝廷官员,现在的丁三公子貌似红人,也在列其中,酒过三巡后,一商家在众多官员的簇拥下,开口道,由整个太原城内,众多商家畴银把从贾令镇的昌源河大桥起,修一条直通到太原城下的铁路,跟黎城那边一样,连接上,以后运送货物一天内就能到达,所以这事要烦请丁三公子跑一趟黎城,解决修路的技术问题,购买各种铁路材料,造价核算等,此事丁三公子已答应了,明天三公子将去往黎城,在此各大家送行。

这修铁路之事,丁家三兄弟策划了好几个月,在商家圈内诉说修一条铁路的好处,各大商家当然知道铁路是什么,也有不知道的,比如太原城内一些小商户,城内的官府老爷们啊等,不过修铁路对商家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特别是有经营黎城商品的几家大晋商就来劲了,就是没有一位有能力之人牵头,这不丁三公子横空出世,一拍即合,才有了这一次官府商家大集合。俨然目前在太原城,人人把丁三公子当成了黎城的代表,发言人,丁三公子看来不去黎城是不行了,该搅的差不多了,就带上二位姑爷出发了。

回头接着说丁三公子来到了黎城,一路上的震撼自不必说,被赵士俊安排住进了玻璃大厦客房,房间不大,却处处实用,那些“机关”的精妙,住了二天后才明白过来,其中闹出了许多笑话,直到三天后,费见深在大厦一间会议室内接见了丁三公子及生员刘三辅、张大塈。

一见面,费见深说道:“我们见过,你要找的王德发大人在杭州,不在黎城,有什么事就跟我讲,不用拘束,指着身边的人道,这位是黎城县长赵士俊,这位是黎城党校张铭,这位是黎城宣传部朱贵发,介绍完了大家落座,自然有人上茶。

看得出丁三公子及刘三辅、张大塈很是拘束,这样的安排根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不过也说不出有哪里不敬,这几天来,碰到的新鲜事特别多,把早就设想好的开场白忘了,只有开门见山直说了。

丁三公子道:“嗯,这个,这个有许多事,关于太原,另一件事是铁路。”

费见深起先猜想是丁三公子想来黎城为个人之事,无非是要官或是做生意什么?所以陪同一起来的人也准备好了,要官,就让张铭带走,先去党校学习半年再说。文人要做生意,无非是书店啊,宣传方面的,所以把朱贵发带来了,可一听一个是关于太原,另一个是关于铁路,就认真起来了。

费见深示意先喝口茶说道:“三公子慢慢说,先说铁路。”原本三公子无从说起,先说那一面好,听了费见深的话后,就先说铁路吧。就把目前太原几家大商户委托某来黎城,商讨修一条从祁县到太原的铁路,用作货运及客运的可能性,由太原商户出资等等。

这可是新鲜啊,费见深也没想到,清廷会主动要求让黎城修铁路,细问之下才明白,只是太原民间自发行为,跟朝廷没关系,这就更奇怪了问道:“想不到啊,三公子也是其中大商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