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高殷登基承大统 二王权势遭忌惮(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天保十年(公元559年)十月,时年十五岁的太子高殷在晋阳宫宣德殿继位。

“大行皇帝遗诏:太子高殷聪慧夙成,宽厚仁智,有人君之度,可承大位。尚书令杨愔,尚书左仆射平秦王高归彦,侍中燕子献,黄门侍郎郑颐,共辅之。凡诸凶事从简,丧月之断陷以三十六日,君王、百官奉制割情,悉从公除。”

高洋虽然将皇位传给了儿子,但到底不放心高演、高湛一派,因此才挑选了四位顾命大臣。

杨愔,自然不必多说,一直是高洋的心腹大臣,左膀右臂。

高归彦,高欢族弟,受封平秦王。

燕子献,少时投奔高欢,高欢将养女淮阳公主嫁与他。

郑颐,字子墨,个性聪敏,颇具才学。

此四人,都深得高洋宠信,皆被委以重任。

新帝登基,自然大赦天下。

高殷下诏,文武百官加官进爵,尊祖母娄昭君为太皇太后,生母李祖娥为皇太后,封大司马、常山王高演为太傅,长广王高湛为太尉。

同时诏令,全国军人七十岁以上的授予名誉职衔,将六十以上以及身患重病的武官都释放回家,土木建筑金铜铁等,一切停工,所征夫役皆送回原籍。

高殷坐在大殿之上,有一丝疲惫,也有一丝紧张,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一个好皇帝。

但想到今早皇奶奶宫里人来传的话,高殷稍微松了口气,于是偷偷看了一眼跪坐在首位眉眼低垂的高演,清了清嗓子说到:

“朕初登大宝,又在服丧,不便处理朝中诸事。常山王才智双全,就住在宫里,代朕处理朝政。”

此言一出,群臣愕然。

杨愔不可置信的看着小皇帝。好不容易从高演手中将皇位抢了回来,怎么还能让他住在宫中处理军国大政呢?这不是引狼入室吗?而且这么重要的事为什么没有事先和他商议?

高殷看着杨愔的表情,有些害怕。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可是今早皇奶奶派人来,担心他恰逢变故,还要处理朝政,累坏了。因此才说让六叔先帮他一段时日,等父皇丧事过了,便让他自己做。他觉得皇奶奶说的没错啊。

杨愔虽然心里窝着火气,“陛下,常山王办理丧事已经十分操劳,不宜再劳累。再者,常山王乃外臣,住在宫里于礼不合!”

小皇帝听了,仔细想想,好像是有些于礼不合,“那便住在东馆。”

“陛下……”杨愔险些背过气去。

东馆虽在宫中,但却靠近前朝,远离后宫妃嫔居住之地,的确可以勉强住这。但是关键不是住哪,而是不该让他处理朝政!

高演也没想到皇帝会忽然在朝堂上宣布此事。先前母后提起时,他虽答应了,但总想着事后找个法子躲过去。毕竟他若是入住皇宫,代皇帝处理朝政,定会被人认为居心叵测。可没想到,陛下居然在朝堂上说了,定是母后那边和陛下说了些什么。高演内心叹了口气,如今这形式,他还是少参和比较好,毕竟朝廷不能乱。

他刚要开口拒绝,便被另一人抢了先。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长广王高湛。

“杨大人不必担忧,先帝丧事本王会继续操办,让六哥安心住在东馆处理朝政。我二人是陛下的叔叔,叔叔为侄儿分忧,自然是理所应当的。”

杨愔不待见高湛,语气有些不善:“陛下聪慧敏捷,臣等会尽心辅佐,不需要二位王爷劳心。”

“呵,”高湛嗤笑,“杨大人可不要忘了,你能坐上辅政大臣之位,是谁给你的机会。”

言外之意,如果不是六哥将皇位让给太子,你杨愔哪有机会做辅政大臣!

此言一出,朝中一片唏嘘,虽然大家都明白,但是也没谁敢说出来。

高湛则不同,高洋死了,高家便是他和六哥说的算,没有什么是他不敢的了。

高演大声呵斥:“长广王!”

高湛翻了个白眼,闭上了嘴。

杨愔大怒,“长广王此言何意!陛下奉先帝遗诏登基,光明正大!我也是奉先帝遗诏辅政,何须别人给机会?”

高湛没忍住,冲着杨愔挑眉,“本王何意?杨大人难道不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