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忆往昔尘埃落定 叹今朝孰是孰非(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次日清晨,终于在雁门关附近将刘起抓获,押送至九原城,而尉相愿也找到了失踪多日的相和。

原来相和出了府衙,便按照孝瓘的吩咐,暗中打探刘起的罪行。

刚开始几日虽没有什么收获,但是倒还算安全,刘起的人也没发现他。

可是有一日,在行至雁门郡下面的一个小县城的时候,相和遇到了以前和他一起在京城讨生活的小伙伴,柳生。

那时候他们才六岁,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从记事起就跟着街上的一个老乞丐乞讨,连名字都是老乞丐随意起的。

早些年,高欢和宇文泰之间战争不断,像这样流离失所的孩子有很多。

后来有一天,老乞丐因为几个馒头,和别的乞丐发生争执,被打死了,就剩下他们两个孩子。

街上的乞丐拉帮结派,他们两个没有大人领着,经常挨欺负。柳生受不住,便去投奔了那个打死老乞丐的人,那人有些手段,手底下的几个小乞丐都是为他乞讨的。跟着他虽然没什么好处,但至少不会再挨欺负。

相和艰难的独自生活了一年,高洋代魏称帝之后,高家开始成了京城最尊贵的家族。

有一天,相和在街上乞讨,遇到了孝瓘的奶娘,奶娘见相和机灵,勤快,想到自家公子身边正好缺了一个仆人,于是便把相和领到了家里。

对于在街上乞讨,食不果腹的相和来说,这无疑是遇到了贵人,从此以后便跟在孝瓘府中伺候他。

而柳生没过几年,便离开了京城,不知所踪。

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二人居然遇上了。如今柳生在刘超手底下讨生活,更是凭借姓氏和刘超姓氏谐音,而管刘超叫干爹,还混成了这个县城的地头蛇。

前几天柳生刚接到暗令,严查形迹可疑的外来人员,尤其是京城来的。因此,在碰到相和的时候,柳生便有意打探相和来肆州的目的,相和只说是来游玩的。柳生不信,早在他得知相和被大户人家买了去,便心生妒意,如今更是不能轻易放过相和,于是便将此事上报。

雁门郡太守刘起便派人追杀相和,同时开始计划铲除孝瓘。

相和为了摆脱追兵,故意隐藏行踪,甚至还伪造落水失踪,这才将那些人彻底甩开,一并将张仲尊派去保护他的人也甩开了。后来相和扮成叫花子的样子,游走在各个村落,将百姓对刘氏兄弟的控诉一一都记下来,一并带了回来。

孝瓘得知相和平安回来,终于放下心来。又着人将雁门山里的老者和他的儿子,以及城外王家村的老伯都请了过来作为人证。

之后,孝瓘邀请斛律金作为主审,但被婉拒。于是,孝瓘作为主审,张仲尊陪审,二人对刘起进行审讯。

昏暗的审讯室里,刘起坐在椅子上,双手双脚都带着锁链,蓬头垢面,闭着双眼靠在椅背上,听着狱吏读他的罪状。

“自天保二年,刘起利用职务之便,谎报户数,篡改百姓户籍年龄,强征夫役,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十岁孩童,凡身强体健者,无一幸免。有不从者,令其族弟刘超以暴力夺之。天保八年,前永安郡太守、肆州府长史谢长安发现此事,在搜集罪证时,被刘起暗中供养的匈奴流寇杀害。后刘起又对已致仕秀容郡太守季坤明百般刁难打压,致使季坤明旧疾复发故去。同年,刘起以百姓低报丁龄、伪报病老为由,将原户籍簿悉数焚烧。天保二年至十年间,刘起欺上瞒下,共计强征夫役五千余人。并在肆州代刺史乐城县公调查之际,再次伙同匈奴流寇追杀朝廷命官。以上,人证物证均在。”

狱吏读完,将状纸放到刘起面前。

孝瓘问到:“刘起,你可认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