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高洋愤怒斥高演 太后送汤解危难(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高洋领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尚书省。正好赶上了高演鞭打手下。他看到他的六弟坐在主位上,神色威严,气势十足,竟恍惚的觉得有几分帝王气魄。

高洋不禁打了一个寒战,眸色沉了沉。

众人见陛下驾到,大吃一惊,乌泱泱的跪了一地。高演也赶紧从主位上下来,跪到高洋面前叩首:“臣参见陛下。”

高洋沉着脸,径直越过众人,坐到了高演刚刚坐过的主位上,这才慢吞吞的说道:“起来吧。”

“六弟这是做什么?”

高演道:“令使惹了祸事,臣弟正在惩戒他们。”

“鞭打朝廷命官?”高洋语气平平,顺手翻看案上的书籍,看不出什么情绪,仿佛就只是不经意的一句话。

高演心中却立刻暗道不妙,他鞭打手下之事早已人尽皆知,就连陛下也听说过此事,甚至还称赞他做的好。可今日为何如此愤怒?

没错,是愤怒,他与二哥是亲兄弟,怎会看不出来那平静外表之下滔天的怒意。

果然,下一刻,高洋沉着脸,啪的一下将将手中书籍扔到案上:“常山王滥用私刑可知罪?!”

高演慌忙跪下:“臣一时冲动,有违礼法,请陛下责罚。”

高洋懒懒的靠在椅子上,盯着跪伏在地上的高演,心中闪过无数个念头。

这是母后最为骄傲的儿子,是群臣眼中的良臣,也是百姓口中的贤王。甚至他与王妃伉俪情深都为人称颂。

不知不觉间,高洋眸中染上了深深地妒意,他第一次对自己的这个弟弟产生了忌惮。耳边杨愔往日里的规劝又想了起来:二王权势过大,恐难屈居人臣。

高洋沉默了半晌,问站在一旁的杨愔:“滥用私刑当如何处罚。”

杨愔面色平常,恭恭敬敬的回高洋的话:“回禀陛下,官员滥用私刑,当交由大理寺审讯定夺。”

闻听此言,屋内高演一派的人均大吃一惊,平日里陛下倚仗常山王,如今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了?

于是有那与高演交好的,赶紧跪下来求情:“臣恳求陛下念在常山王一片赤诚皆是为了朝廷,饶过常山王。”

“求陛下饶过常山王。”

“求陛下饶过常山王。”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跪下给高演求情,高洋脸色越发难看,这些都是他的臣子,如今却跪下来为别人求情,他倒成了不分中奸的昏君了。

高演暗道大事不妙,以陛下的秉性,今日恐怕不仅仅是因为鞭打令使,肯定还有其他,如今众人求情,反而更惹得陛下不高兴。

高演忽然想起今早自己上的奏疏,语气是有些犀利,陛下心中有气,但却不至于此。

那是为何?何事让一向对他依仗信任的陛下会忽然要治他的罪?

高演余光瞥见了站在高洋旁边面色平静的看着他的杨愔,忽然明白了。

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权势过大,功高震主了。

高演内心叹了口气,这么多年,他又怎会不知功高震主,身边人也经常劝他小心为上。可他就是放心不下。陛下整日不理朝政,他若是再放手不管,那么国将不国。因此他所以才一路背负猜忌,兢兢业业的走到了现在。

高演有心辩解,可他确实打了朝廷官员,而且陛下正在气头上,他的辩解反而会是火上浇油,还不如先认错,于是忙叩首:“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来人!带下去,送大理寺!”高洋大喝一声,四个带刀侍卫涌了进来去抓高演。

正在这时,一直站在角落里的一人走了出来,跪在地上:“陛下息怒,常山王虽鞭打令使,却并非滥用私刑,只能算的上是惩戒。”

高洋眯起眼睛,盯着跪在地上的中年男子,此人没有穿官服,四十来岁,个头中等,长得却偏瘦些。

原来是六弟府上的谋士,高洋认得他。

此人名叫王晞,早先在高欢手下任职,后来到了高演府中任功曹参军。王晞生性闲淡寡欲,不太在意功名利禄,但却与高演志趣相投,于是经常为高演出谋划策。昨日,高演要上疏劝谏高洋戒酒,王晞便劝高演,认为此举不可,但是高演看到高洋越来越沉溺酒色,颇为痛心,于是执意要上疏。

如今看来,奏疏果然成了引线,点燃了帝王心中的疑虑与不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