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西周南梁北游牧 君臣论政露锋芒(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高洋戒酒月余,每日按时上朝,处理政事,批阅奏折,朝中上下无不感到欣慰,他们的陛下回来了。

这日,凉风堂内,高洋居上位,太子高殷、高演、高湛、杨愔等大臣依官位高低而坐,孝瓘坐在最下首。

对于孝瓘能随皇帝入凉风堂,群臣是有异议的,但是通直散骑侍郎作为天子近臣,且又没有礼法规定不能入凉风堂,所以也没有人敢公然驳斥皇帝的决定。因此除了后宫不可随意出入,孝瓘几乎每日都跟在高洋身边。

太子高殷,今年十二岁,是高洋的嫡长子,母亲为皇后李祖娥。高殷性格宽厚,待人温和,但是高洋却并不喜欢他这种性格,认为他软弱无能。曾经一度想废太子,最后看在和李祖娥多年的夫妻情分上才作罢。

高殷见父皇身边多了一个堂哥,颇为开心。父皇过于严厉,性情难以琢磨,他总是在提心吊胆,害怕惹怒父亲,如今有一个同辈人在,心中感觉踏实些。况且这个堂哥生的漂亮,让人一见便心生欢喜。

杨愔站在堂中,正在向高洋汇报北部长城修建进程。

齐国东部临海,西部与宇文氏建立的周国接壤,北部接突厥、库莫奚等游牧民族,南部与梁国毗邻。其中西部宇文氏和北部游牧民族一直是齐国的心头大患。西部宇文氏,由于宇文泰病逝,其侄子宇文护接掌大权。宇文护于今年年初逼迫西魏皇帝禅让,由宇文泰儿子宇文觉登基,自称天王,国号周。而北部突厥、库莫奚等游牧民族也经常趁乱骚扰边境。

因此自高洋登基以来,多次亲自考察边界地形。于天保三年、六年、七年下诏修筑长城,六十里置一军戍,并在要害处置州镇,防御北部游牧民族和西侧宇文氏侵略。同时也为了有朝一日南伐梁国时不至于腹背受敌。

今年,高洋又下诏在长城内筑重城,以巩固边防。

杨愔道:“启禀陛下,库洛拔以东,至坞纥戍,共四百里,长城内皆又筑重城。所发夫役共计一百万人,如今已完成一半,半年之后方可竣工。”

高洋摆弄着手里的茶盏,百无聊赖:“军士修筑长城劳苦功高,诏令国内寡妇前往边塞,以配军士。”

杨愔大惊:“陛下,此举虽然可以鼓舞士气,但势必会引发百姓恐慌,请陛下三思。”

高洋抬眼看了一眼杨愔,每日上朝议事议事上朝,还不能饮酒作乐,他已经快忍到极限了,于是十分烦躁的说:“朕嘉奖军士,有何不可?此事就由爱卿着手办理,办不好提头来见朕!”

杨愔欲言又止,他不赞同,却也不敢违抗圣意。

正在这时,信使来报:宇文觉在与宇文护争权中失败,被宇文护毒死,宇文护又拥立了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为帝。

高洋问旁边的高演:“宇文毓此人如何?”

高演道:“宇文毓乃是宇文泰庶长子,镇守陇右一带。宇文觉登基后,宇文毓进位柱国,转任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在刺州治理有方,颇受百姓喜爱。”

高洋道:“如此,宇文护岂不是给自己又找了个麻烦?”

高演道:“甚是。宇文护狼子野心,不甘心屈居人臣,若宇文毓甘愿做个傀儡,也许还能多活几年。”

坐在高演旁边的高湛说到:“宇文护毒死皇帝,周国必定内乱,不如趁此机会出兵,打他个措手不及。”

杨愔听高湛说要出兵,立刻反驳道:“不可,大周虽帝位更迭,但有宇文护在,便不会内乱。况且宇文护手握重兵,如果交战胜负难料。”

高湛见杨愔又和他唱反调,心中不快:“如果错过机会,周国休养生息,日后必成祸患!”

杨愔道:“若战,难保北方突厥与南方梁国不会趁虚而入,坐收渔翁之利。”

高湛道:“杨尚书这是在瞻前顾后,战机稍纵即逝,若待宇文护稳固政权,他日再除势必更难!”

眼看着二人又要吵起来了,高洋有些烦躁。高演忙给高湛使了个眼色,高湛将要说出口的话咽了回去,杨愔也看见了高洋脸色不好,于是闭口不言。

战,胜负难料,不战,养虎为患。

高洋揉了揉额头,问坐在下首的高殷:“太子有何看法?”

高殷正入神的听几位大臣争论,忽然被父亲点到,不可抑制的抖了一下,极力克制住有些紧张害怕的心情,小心翼翼的开口:“儿臣以为,应该,应该派兵攻打。”

“哦?”高洋颇为意外,太子一向软弱,没想到居然主张出兵:“如何打?”

高殷握紧汗湿的手心,他想在父亲面前好好表现,让父亲对他刮目相看。

于是继续说道:“儿臣以为,周国虽然强大,但战机稍纵即逝,且我朝有斛律太师、平原郡王,若出兵,定能得胜。”

高洋又问:“若向周出兵,南梁和北方游牧民族趁虚而入该如何?”

高殷额头沁出了汗珠,他年纪尚小,又不善军政,此时只好胡乱做答:“北,北方有长城,可抵御敌军。南,南梁。。。”

高洋再问:“杨卿说长城要明年才能修完,如何解?”

“这,这。。。”高殷着急害怕,越发讲不出话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