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十六州八郡蝗灾 高孝瓘首日上朝(1 / 2)

加入书签

<!--go--><div id=center_tip> 公元557年,齐天保八年,高洋下诏,封尚书令、常山王高演为司空、录尚书事,长广王高湛为尚书令,尚书右仆射杨愔为尚书左仆射。

时河北六州、河南十州、畿内八郡大蝗,如今已经飞到了京城,遮天蔽日,声如风雨。蝗虫过境之处,寸草不留,甚至灾情严重的地区都出现了蝗虫咬人的情况,百姓苦不堪言。

寅时刚过,孝瓘就起了床,洗漱完毕,吃过早饭。认认真真的穿上朝服,戴上配有貂蝉的武冠,又将水苍玉配在腰间,然后在铜镜前正了正衣冠,这才出门,坐着马车去上朝。孝瓘到时,云龙门外已经零零散散的到了一些官员,三五成群的闲聊。孝瓘看了一圈,虽大多不熟悉,但也拱手见礼。众人见是马射场上大展身手的文襄帝四子,皆拱手回礼,但也只是远远观望,没有过来和他搭话。

孝瓘安安静静的站了片刻,看见几个叔叔还有兄弟们都来了,于是走过去恭恭敬敬的见了礼。

高演见是孝瓘,颇为欣赏的打探了半晌,是块璞玉,用心雕琢日后必成大器。高湛点了点头,经过骑射比赛,他对这个长得的比女人还好看的侄儿改变了看法,也算有点本事。孝瑜站在高湛身边也点了点头,孝琬只瞟了一眼便扭过头去,延宗嘻嘻哈哈的叫了一声四哥,孝珩则站在不远处冲孝瓘挑了挑眉,竖起了大拇指。

片刻,云龙门从内打开了,上朝的时间到了,众人便都停止了交谈,依序走上昭阳殿。

高洋整日醉酒,已经许久未上朝。但他规定,百官每日必须上朝,奏疏交由尚书省批阅。但今日早些时候,内侍传话,由于蝗灾严重,今天朝政由陛下主持。因此众人只好站在大殿之上侯着不知何时能起床的皇帝。

尚书左仆射杨愔眉头紧锁,蝗灾越发严重,越来越多的地方遭受灾害颗粒无收,若无有用的办法,恐怕蝗灾过后将是一场饥荒,饿殍遍地,百姓流离失所,甚至还可能发生暴乱。

“十六州八郡蝗灾,这可如何是好啊!”寂静的大殿之上,忽然有人说话,那人声音也不高,只是有些突兀,众人都吓了一跳,朝说话之人看去。

说话之人名叫李祖勋,任秘书丞一职,是皇后李祖娥的兄长,此人长得贼眉鼠眼,贪婪傲慢,没有真才实学,全靠内宠才谋了一官半职。

杨愔也吓了一跳,回头见说话之人是李祖勋,便不予理会。可没想到,李祖勋就在等他回头。

陛下重用杨愔,他定知道些什么,于是立刻又问了一遍:“杨大人有何高见?”

问到自己了,杨愔不好不答,却又不愿回答,于是只道:“此事自有陛下定夺。”

李祖勋见杨愔态度敷衍,便心生不满。他府中新收了一房侍妾,老家就在灾区,整日里以泪洗面,说老家的亲人们已经活不下去了,他有心救济,又怕夫人发怒,于是只敢偷偷摸摸给些好处。可小妾还是不依不饶,他心里着实烦躁,杨愔态度又如此敷衍,显然没将他放在眼里,于是更加气愤:“杨大人食君之禄,不为君分忧,反倒事事都指望陛下,未免有些尸位素餐!”

杨愔心中对李祖勋厌恶的很,不好好掌管文籍,居然置喙尚书省之事,因此语气有些不善:“秘书丞大人手伸的太长了些。”

“你!”李祖勋怒火中烧!他妹妹贵为皇后,朝中谁人不对他恭恭敬敬,一个尚书左仆射居然敢如此对他!正要出言给杨愔点颜色瞧瞧,没想到忽然有人说话了。

“杨大人此言差矣,李大人心系百姓,有何不妥?”说话之人正是一直站在一旁的长广王高湛。

杨愔私下里认为他和六哥权力过大,曾多次上疏削藩,因此他和杨愔彼此看不顺眼。

而且今天他倒是很愿意卖李祖勋一个人情。

李祖勋见有长广王为他撑腰,顿时挺直了腰杆,得意的看着杨愔。

杨愔黑着脸说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乃是为官之道,亦是朝堂之道,擅自越俎代庖,岂不是要大乱!”

高湛挑了挑眉,勾起嘴角,嘲讽的说:“杨大人扣了好大一顶帽子,李大人随口一问,怎么就要大乱朝堂了?”

杨愔哼了一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高湛收敛了笑意:“杨大人难道是在谋其政?怕不是忘了我这个尚书令了吧!”

二人剑拔弩张,眼看着要吵起来了,高演在一旁忙出声制止:“九弟!不得无礼!”

高湛冷哼了一声,懒得再理会杨愔。

正在这时,高洋的声音忽然传了进来:“众卿在商议何事?看起来甚是热闹。”

大臣们大惊失色,慌忙跪下山呼万岁。高洋睡眼惺忪,晃晃悠悠的走了进来,看着跪在下面的大臣们问到:“怎么没人来回答朕?”

高演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臣等正在商议灭蝗赈灾之事。”

“可商议出结果了?”

高演道:“蝗灾乃天灾,治理和预防皆缺一不可。臣等商议,可继续加派夫役捕而坑之,且将蝗卵刨出,用火焚烧。同时鼓励垦荒种植,开发菏泽之地,减少蝗虫滋生。”

“就依常山王所言。另外,受灾地庄稼如何?”

高演道:“河北六州、河南十州皆颗粒无收,百姓手中余粮不多,恐怕很难撑到来年秋收。”

高洋揉了揉宿醉胀痛的额头:“另诏今年蝗灾之处免租,杨卿着人去办。”

“臣领旨”杨愔大喜,蝗灾之处免租,可谓是稳固民心之举。

众人皆呼陛下圣明!

高洋打了个哈欠,目光扫过文武百官,最后停在了高湛身上,“朕近日听闻长广王身边有一人名叫和士开,举止轻薄。长广王乃股肱之臣,朕的左膀右臂,不宜与此人亲近。立即下诏,将和士开逐出京城,流放马城,不得再与长广王来往。”

“陛下!”高湛怎么也没想到皇帝会忽然要将和士开流放,顿时大惊失色:“和士开聪慧机敏,至情至善,绝非轻薄奸佞之人,定是有人诬陷,望陛下明查!”

和士开一直跟在高湛身边,后来高湛封王,他便在高湛府中任行参军,与高湛无话不谈,甚是亲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