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东城马场比骑射 高家儿郎显身手(1 / 2)

加入书签

皇帝高洋整日沉溺酒色,这日忽然觉得有些乏味,想出去活动活动筋骨。于是下诏,要在邺城东举行马射,达官显贵中善骑射者皆可参与,并令城中百姓都要去观看。

诏令一下,在达官显贵之中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家中子嗣,甚至远房亲戚,但凡能拉开弓的都想要借此机会在皇帝面前露脸,从此飞黄腾达。

马射当天,邺东旗帜飘扬,鼓声雷雷,骑射场外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骑射场中,用木栅栏隔离开了圆形跑道,跑道内侧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个固定的箭靶,骑射者要在半炷香的时间内骑马绕场奔跑,并用箭射中箭靶,射中最多者获胜。高洋虽然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完全没有其它高家子弟的高大帅气,但毕竟是上战场厮杀多年的人,此刻他一身戎装,颇有其父高欢当年的风采。

“昔日献武(高欢)、文襄(高澄)二帝征战八方,开疆辟土。朕承大统,不敢荒废祖宗基业。今诏骑射,以强兵富国,开创大业!骑射夺魁者,即刻加官进爵,赏黄金百两,锦彩布帛百匹。钦哉。”

宣旨官读完诏书,高洋翻身上马,从内侍手中拿过弓箭,双腿夹紧马腹,如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同时张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羽箭正中靶心!

高洋通体舒畅,连发数箭,皆中靶心,群臣中爆发出阵阵喝彩声。

高洋颇为得意,还想再跑几圈,但因长年沉溺酒色,身体有些虚,不得不作罢。下马时还险些摔倒,百官们吓出了一身汗。

“无妨!哈哈哈哈。”高洋伸手将身边美艳妖娆的薛嫔搂进怀里:“朕打头阵,接下来看你们的!获胜者,朕重重有赏!”

此言一出,候场的男儿们摩拳擦掌,蓄势待发,都想要借此机会一展身手。

文襄帝的六个儿子,除了老六高绍信年纪太小无法参加之外,其余五个都报了名。孝瓘站在人群中候场,微微侧着头听二哥孝珩说话。

场边围观的百姓发出窃窃私语声,很显然他们看到了孝瓘。都在议论这是谁家的小郎君,生的如此俊美,当真是人如美玉,举世无双。间或有一两个胆大的女子娇滴滴的叫他小郎君。若不是今日天子在此,不敢造次,恐怕早已涌了上来。孝瓘虽然在听二哥讲话,但场外的声音还是时不时的传了过来,白皙的耳朵尖悄悄变红,仿佛能滴出血来。

他平时很少出来,还是头一回遇到这种情况。

孝珩看着弟弟的样子,憋笑憋的有些辛苦。

这时,人群中忽然传来一声嗤笑,“男儿家的,光脸好看有什么用!”

两人由远及近,说话之人年方十六七,穿的是将军的甲胄,仪表堂堂,气度不凡,细看之下居然与孝瓘有几分相似,但眉眼之间却有些凌厉傲气。此人正是文襄帝嫡子,老三河间王高孝琬。

另一人容貌魁伟,勇武刚毅,正是文襄帝的长子,老大河南王高孝瑜。

“大哥、三哥。”孝瓘自动忽略孝琬讽刺的话,拱手施礼打了招呼,之后便不再理会,继续和二哥孝珩讲话。

孝瑜点了点头,他年纪稍长沉稳宽厚,但是因为自小养在祖父宫中,所以和弟弟们并不是很亲近。

孝琬则感觉一拳打在棉花上,心中憋了一口气:“四弟待会上了场,可别给父亲丢脸。”

孝瓘道:“弟自当尽力。”

孝琬磨了磨牙,自己最看不惯的就是这个弟弟,明明是庶子,却只要一出现,就很难被忽视。

一旁的孝瑜看了看场内,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于是催促道,“三弟,该你上场了。”

闻听此言,孝琬冲着孝瓘高傲的扬了扬下巴,他作为文襄帝嫡子,在勋贵中更加金贵,开场第一个便是他。

火红色的骏马嘶鸣一声冲了出去,四蹄腾空,长鬃飞扬,眨眼间已离第一个箭靶越来越近。

孝琬双目盯紧箭靶,伸手迅速从箭筒里抽出羽箭,弯弓搭箭。

“嗖~”,羽箭离弦,仿佛一道闪电般,瞬间划破长空,击中了箭靶。

转眼间,又到了第二个箭靶处,孝琬毫不犹豫,干净利落的弯弓搭箭,射出了第二箭,又正中靶心。

场外的百姓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这一场,孝琬箭无虚发,共射中了二十箭。

候场的男儿们看到此情此景都频频摇头,如此快的马速,又百发百中,在规定的时间内若想超越,恐怕只有一次搭两到三支箭,但如此一来未必会全部射中。想要赢过孝琬几乎是不可能的。

接下来的比赛中,高家兄弟虽不及孝琬,但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转眼,轮到孝瓘上场了,他摸了摸爱马的脸,这是前些年二哥偶得的一匹良马,送给了他。

这一次,他们要并肩作战了!

孝瓘心情激动,单手搭上马鞍,干净利落的翻身上马,轻夹马腹,马儿哒哒的小跑到了起点。

发令官看孝瓘长得唇红齿白,细皮嫩肉,心中充满了鄙夷。想在皇帝面前露脸也不先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瞧这公子哥腰细腿长,弱不禁风的样子,估计连弓都拉不开。

场中大臣和百姓们见孝瓘上场,顿时都安静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