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杨白花的血仇(2 / 2)

加入书签

词是好词,唱得却很一般。

四人听得有些乏味,且那女子长像也确实一般,便随便给了些制钱,打发她走了。

杨白花说:“大梁的曲子太软了些,不及北国的曲子辽阔。”

便唱了一曲企喻歌。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众人齐声叫好。

于是杨白花又唱了瑯琊王。

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

这时,旁边一桌有位儒雅的老者却忽然开口:“这北地的曲调,用词粗鄙,韵律不齐,终是不及我大梁的好。”

程欢喜看了看那人,忙在脑海里搜索了一番。

周兴嗣,给事中周兴嗣,善作韵律文章。

据说神武皇帝为了让诸位皇子学习书法,专门王羲之的行书作品中挑选了不同的字,交给周兴嗣,让他用他编上韵脚,以便于记忆。

这周兴嗣也确实厉害,一夜之间,便编成了千字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成了士族必备的子弟启蒙用书。

若是放在平日,程欢喜可能还会以崇拜的眼神看一看他,今日确实喝的有点多了。

“周大人,在下官看来,诗的好与坏,更看重的不是用词是否华美,而是情感表达,所谓诗言志。”

“不错,诗言志。可是在言志时,也要雅,有韵律的更易流传。这方面,我大梁的诗歌才是最好的。尤其是神武皇帝所倡的五言,前所未有。”这老头还挺倔。

“事物总是在发展的。大梁的诗歌韵律也不完善,一韵到底的多,平仄变化的少,不对仗的也多……”

喝多了酒,程欢喜嘴上缺了把门的。按理说,这些酒,对于另一个空间的他来说,不算什么,可是这具身体实在不行。

他如此一说,却彻底惹怒了周兴嗣。

他认得程欢喜,一个善对弈的奉朝请,什么时候也能对韵律指指点点了?

“哦,那奉朝郎是有更好的韵律了?老天洗耳恭听。”

那架式,今天你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怕是没完。

周围的酒客见他们起了争论,都看了过来。

程欢喜有点郁闷了,好端端的酒宴,怎么变成辩论大赛了。也怪自己多嘴。

想了想,还是想速战速决,便开口道:“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周兴嗣起初不以为然,越听越惊讶。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曚。腊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程欢喜继续说着,笠翁对韵,自己还是会背的。

看着目瞪口呆的周兴嗣,又加了一把火。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听了这些,周兴嗣已经彻底石化。

周围的人也没听懂。麻先品三人更是觉得没有趣味。便嚷嚷着一起去南蛮营部耍上一耍,听说今天那里有女奴出售。

说着也不等程欢喜答应,拖着便走。几个人会了帐,乘着马车往南蛮营部去耍。

周兴嗣这才清醒过来,忙唤小厮取来纸笔,要把程欢喜说的记录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