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芝华士的营销(1 / 1)

加入书签

“停。”黄山把剧本卷成一卷拿在手里,敲打着手心。 机器停下来,几个演员扭头看过来。 “这地方,不对劝儿。那个谁,你喝多过没?” “没有。” “我感觉你也没有。差点意思。要不你喝点?” “我不会喝酒导演。” “那不更好了吗?都不用浪费。来,给他弄一杯。” “导演,我真不能喝酒,喝点就多。” “一杯。拍的就是喝多了,你没醉过去哪演那效果?没事儿,真大了就睡,体验一下那种感觉,要是飘着能拍那就更好了。” “导演,咱们这剧,没有动刀动枪需要表现受伤的情节吧?”郑仁在边上摸着肚子问。 “滚蛋。要不给你加一场?” 大家都笑起来。 随着开业演出的风波慢慢淡去,电视剧拍摄也走上正轨。这会儿酒吧出名了,白天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花钱买票也想进来感觉一下。 大部分人对拍电视剧这东西还是很有兴趣的。 战地日记截止到十月,票房已经接近五千万,还没下画,感觉还能再挺一挺,小兵燕嘎子已经上映了。 这部儿童英雄片受到了上面的关注,要求各级少先队以及团委要组织学生观看学习。 王少白又出差了,去找地方准备开拍小英雄系列的第二部,海娃。 这是小英雄小海娃给组织传递鸡毛信的故事,他和他的羊群遭遇了敌军,一路上斗智斗勇,终于逃脱魔掌完成了任务,活捉了鬼子司令官。 这部电影在张彦明的记忆世界里拍于五三年,获得了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是国内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 这个故事并不是完全杜撰的,而是有资料记载,而鸡毛信也不是凭空想像,是那个时期真实存在的,信上贴鸡毛表示保密,紧急,必须。 现在黟县档案馆保存着存世的唯一一封实物,八十年代邮电部门出三十万元购买被拒。八十年代的三十万是什么概念?那会儿八级工年收入不到千元。 …… 现在王少白他们五个人内部做了分工,王少白杨小山拍系列儿童电影,黄可孙丽和马蕊在家拍电视剧。 黄可盯着这边的歌舞厅,孙丽马蕊两个人准备过去接产业园的室内轻喜剧。 经过这一年多的磨练,几个人都算是一只脚进门了,现在需要的就是不断的积累,边实操边学习。 有张彦明带着,他们几个人的成长都很快。算是走了红运。 不过话说回来,当时班上十八个学生,只有他们五个选择了和张彦明一起。 机会是均等的,抓不住就不要怨天尤人,选了就要认,那些前面叽叽歪歪,后面看别人好了又这个那个的,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其实到不是拒绝班上同学的加入,不过张彦明也不会主动去叫哪个就是了,又不欠谁的。 其他人如果有想法想过来只要敢找他说,他也不介意给个机会。 自己都不主动肯定就算了,资源就这么多,自己拉扯这五个人已经差不多了,精力必竟有限。 年轻人嘛,最大的特点就是冲劲儿,怀着梦想和莫名的自信,总感觉自己不是池中之物。 由其是学生时代,大家心理上还比较平等,总弊着一定会超过谁谁谁这样。成功的肯定也有。 学院在教学上还是支持力度相当大的,学生们只要有想法,有思路,学院各方面所给予的资源不能算少,设备人员也都是免费提供。 摄影,摄像,舞台剧,小电影,情景短片,甚至大电影和电视剧,都是学院出钱出人出设备,只要你有这个能力,能把这份能力体现出来。 每年学院在这方面的投入都不小,各类片子拍回来一堆,可惜大部分只能存档做一下宣教片,都达不到公映的标准。 因为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可以想像能拍出些什么样的东西。 这些账学生是不会去算的,他们只会计较自己得到了什么,而习惯性的忽略掉自己消耗了一些什么。 虽然总说人在不停的面临未知的选择,事实上也在不停的面对各种机会,珍惜,谨慎,认真,负责,不是结局不能改变,关键看你自己做不做得到那个过程。 喝了一大杯的演员坐在地上匝摸滋味儿。 “怎么样?晕不?什么感觉?” “导演,没感觉。” “小华你给他拿的什么酒?”黄可扭头问今天上镜的调酒员。大家天天在一起都熟了,相处的都不错。 “芝华士12,加了点绿茶。” “度数也不低呀。”黄可嘟囔了一句。芝华士是四十度威士忌,对于不喝酒的人来说一杯不说倒,发晕应该是没问题的。 “要不,那啥,导演,我再来一杯?”演员看着黄可舔了舔嘴唇。 “我靠,你特么不是来碰瓷儿混酒的吧?”黄可拿剧本上去照脑袋抽了一下子“知道一杯多少钱不?剧组的钱不是钱哪?” 剧组在酒吧里的消费仍然是要结账的。 大家都笑起来,连边上当背景的‘客人’们都笑了。拍室内剧就是这么欢乐,笑场都是特正常的事儿。 “再给他一杯,啥也别加。”黄可冲小华比了比。 “不是,导演,我感觉吧,你别急,等几分钟。这洋酒都属于后反劲儿,加了绿茶是清香味儿,他又没喝过酒,肯定来的慢。” 也确实是这样,就像ktv流行的洋酒配雪碧,喝的时候感觉就是杯饮料,那叫一个快,等反过劲儿就晚了。就靠着这个特点一晚上能多卖不少。 四十度真不算低了,主要是调酒以后欺骗性太大。 芝华士是调和酒的创造者,开创了调和式喝酒法,也把威士忌推上了名酒宝座。 创使人是被苏格兰那边称颂为‘天使的诞生’的詹姆斯·芝华士和约翰·芝华士兄弟。 老外其实贼特么夸张,没什么见识,很多被他们称赞的像是界外来物似的东西其实也都就是那么回事儿,主要是社会原因。 工业时代启幕的时候他们还属于半原始化的奴隶制社会呢,你能期望他们怎么样? 奴隶制的残暴催动着他们搅动了全世界,破事烂事干了一堆,然后学了些东西回去装文明人了。 但是没办法,人家能打呀。拳头下面出孝子,追捧者绕了地球好几圈儿。 当然也包括咱们那些文人贤士。于是就变成了人家什么都好,都是先进的,爸爸的都是好的。 当年皇家苏格兰威士忌差不点就倒闭了,上不了台面儿,结果决策者决定给它涨价,它的价格远超任何对手,结果销量就上去了。 产品本身没有做过任何改变。这是真事儿。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