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北市租马(1 / 1)

加入书签

老龙王沉思片刻,神色凝重地望着身边的步天行,说:“英雄啊!你不是说你即将要去远方拜访一位神医吗?龙江龙王在此请英雄代我龙江水族众生灵向神医问好,龙江水族祈求神医出手帮龙江一把……” 步天行望一眼伤感的老龙王,义愤填膺,他猜想僵尸瘟疫肯定是无天幽灵想要加害龙江所致。“请大王放心!”步天行信誓旦旦地说,“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动身。” 步天行、凌云之和紫芙蓉别过老龙王、红鲤和她的父母念着避水诀离开了龙江龙宫。回到岸上,才看到暮色已四合。岸上的乐女和香凝烧了一堆火在烤,借着火光一见到走近的步天行、凌云之和紫芙蓉,她俩喜出望外,起身奔跑着迎了上去。 步天行看一眼乐女再看一眼香凝,他心生歉意,他原本以为很快就能帮红鲤救出她的爹娘,岂料不知不觉耽搁了一天,可把两个留在岸上接应他们的妹妹冻坏了。 乐女双手比划着,她和步天行打小青梅竹马,从步天行的神色她一眼就看透了他的心思,她安慰他不要太往心里去,她和香凝在他们走后她俩捡来枯木树枝烧了一堆柴火取暖,根本就没有感觉到冷。比划完毕,乐女指着柴火堆乐呵呵地笑着,步天行看在眼里,觉得两个妹妹好可爱啊! 要说嘛,帮红鲤救出他的爹娘应该高兴才对,但是龙江爆发的瘟疫让步天行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还有凌云之和紫芙蓉也都愁眉苦脸,紫芙蓉把实情跟乐女和香凝说了,大家的心情一样沉重,都一声不吭地返回了南北客栈。 大家都饿了一天了,回到客栈正是晚饭时候,经过客栈一楼的饭堂闻到酒菜的香味,勾起了步天行和同伴们的食欲,但是他们不想在人多广众的饭堂用餐。凌云之就代大家点了还算丰盛的饭菜,让店伙计把饭菜端到了楼上客房。 心情不好影响食欲。步天行狼吞虎咽吃下多半碗米饭就放下饭碗开了客房的门独自一人站在走廊仰头望着西边浩渺的夜空,寻思着明天得趁早赶往地处北方以远的兽首山。 云之大哥说早年的军中医官元仲元叔伯医术精湛,能把死了三天的战马医活,可谓神医。照当今朝廷御史中丞季叔伯说的,元神医隐居在兽首山的药王谷。前往兽首山的药王谷路途再远,我既然答应龙江龙王要帮人家向元神医求取治疗瘟疫的方子,我当义不容辞。 次日天麻麻亮,步天行就醒了,他起床惊动了窝在他枕头边的雪貂,雪貂望着主人一双圆溜溜的红眼睛眨也不眨一下。凌云之也起床了,他俩洗漱完毕,隔壁的乐女、紫芙蓉和香凝就来到了他俩住的客房,出门要带的东西都收拾停当了,看来她们起床比他俩要早得多。 为了尽量不引起客栈尖下巴的主意,不惊动店里的伙计,凌云之让紫芙蓉怀抱雪貂和乐女、香凝三个人带了装有干粮的包袱下楼大大方方从客栈正门出了客栈。之后他和凌云之来到后花园,见周围静悄悄的,他俩便施展轻身术翻过客栈的院墙来到白虎街拐往玄武街的拐角跟早到的紫芙蓉她们会合。 一行五个人来到北街的马市,马贩子阿义一见凌云之晓得凌公子又来租马来了,听凌公子说这一次他要和另外四个朋友出趟远门,他赶紧亲自在马群里挑选了五匹健壮的骏马,又亲手把五匹骏马的缰绳递在凌公子手里。凌云之照例给他租金,阿义恭敬地又要推辞,凌公子开门见山地跟他说: “还是照例,我租你的马得付给你租金。你要是不收我的租金,那么,你就把马牵回去吧!” 自从偶然的机会在玄武街即北街的马市邂逅了已是马贩子的阿义,凌云之往后只要想用马,都会来北街马市找阿义租马。毕竟阿义跟他算得上是儿时的伙伴,阿义的父亲生前担任过他父亲凌大元帅的马夫总管。 凌家衰落了,阿义在父亲病故之后受人排挤,他在军中连养马的活都干不下去了就愤然开溜,流落到京城以阿义的名字在北街马市干起了贩马的营生。 凌公子说话硬气,阿义不好意思地只好接过公子递给他的租马的银两,公子说他这次是出远门,阿义想给公子准备几袋精细的马料给公子,凌云之说:“不必了,阿义。感谢你的支持。我凌家虽然家道中落了,你若不嫌弃,以后你我就是兄弟,以兄弟相称怎样?你比我小,我当兄,你为弟。” 能跟凌公子做兄弟,阿义以往只敢想不敢说出来,当下凌公子主动认他为弟,他可真是求之不得啊,他愣怔了一下,转而红着眼睛抽着鼻子要给公子下跪,以表公子对他的兄弟情义,凌云之拦住了他,低声说冲他说: “阿义,集市上人多眼杂,你是不是想让人认出我来?我虽然易了容,你我举动过于亲密,势必会引起他人怀疑,这马市有没有虎贼的探子很难说。你的心意我领了,改日有机会我和你专门搞个结拜仪式,如何?” “嗯……”阿义鼻子抽得厉害,要不是强忍住的话,他一定会泪流满面的。公子转身要离去,阿义说:“哥啊,保重!往后要是用得着义弟的地方,请兄长吱一声,即使上刀山下火海,阿义死而无悔!” 步天行和同伴们一行五人骑上凌云之租来的五匹骏马,出了京城北边的玄武门,策马直奔北方以远的兽首山。 午后一行五人抵达卧佛岭,在岭下,步天行遥望卧佛岭,山势的雄伟可以跟龙山媲美,群山之上白雪皑皑,春光照耀下的雪山反射着令人眩晕的雪光。 凌云之说:“望去那一座最突出的浑圆的白雪覆盖的山岭就是卧佛岭的主峰雪岭,传说雪岭之上有雪猿出没,至今只是听说,没有谁亲眼见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