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皇家银行的新业务(1 / 2)

加入书签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米价越来越贵,虽然收获的季节才过去没有多久,但价格已经足足涨了一半,如果在别的不怎么产米的地方也就算了。

可这偏偏是天底下产米最多的江淮地区,一年产出来的米,不夸张的说,足够全国一年食用。

才收购了几十万人吃一两个月的粮食就能涨一半,这究竟是为什么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说江淮的老百姓都很有忧患意识,把收获的米全都藏在了家中,没有卖出去。

按道理来说也不大可能啊,因为自从张居正搞改革,实行一条鞭法以后,大明朝廷就不怎么收实物税了,农民们,尤其是种地的农户,几乎都是先将收获的粮食卖给商人,换成银子,然后再把银子交给官府。

虽然这导致农民们要遭受两重的剥削,但是这也使得粮食在商品市场上流通了起来,不再像以前一样被大家藏在粮仓里。

“那你们收购了多少石米。”朱慈烺问。

他想,如果收购的太多的话,粮食涨价也是理所当然,符合市场规律的,如果真的收购太多,足够用一年半载的话,那收购任务就可以停止了。

“大约有一百五十万石。”户部侍郎很不好意思地对朱慈烺说。

一百五十万石米,听起来很多,但和军队的消耗能力比,那就不值一提了。

虽然一个人一年大概也就吃十石米,而朱慈烺直辖的军队顶多就十万人,但在军队中,消耗粮食的可不仅仅是这些士兵。

真正消耗粮食最多的是那些民夫和辅兵,也就是朱慈烺能够依靠黄河从江淮地区水运粮食过来,否则的话不管朱慈烺有多少粮食,绝大部分都得被运输粮食的民夫吃完。

朱慈烺的战辅兵有十万,那服务这十万人的民夫就要有二十万,甚至是更多。

这么算的话这一百五十万石粮食几个月就会被朱慈烺的直属军队给吃完。

可事实上吃朱慈烺粮食的远不止这些人,朝廷的官吏、江北四镇、各地卫所、宁南伯左良玉、海寇郑芝龙等等。

朱慈烺要是想使粮食供应十分充足,不需要为粮食而担心的话,怎么着也要五六百万石才行。

“怎么回事,怎么才收购了这些米,价格就涨的如此多。”朱慈烺很是震惊地说道。

“微臣,微臣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啊。”户部侍郎可怜巴巴地说,他只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式官僚而已,又不是现代的经济学人才,他怎么会懂这背后的因果呢。

“陛下我们兵部也有事启奏。”兵部侍郎见有机会,便见缝插针地对朱慈烺说。

“你说。”朱慈烺知道这些问题躲不过去,便让他说出来。

“陶定军督造红衣大炮十门,共耗费白银万两,眼下这笔款子还没有着落。”兵部侍郎将自己的问题说给了朱慈烺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