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鞑靼公主到了(1 / 2)

加入书签

(改文中……)

《京报》的顾客群体很稳定。每日早朝看报成了很多文人士子的固定习惯。七月一日,早上他们没等到卖报者送来报纸。除了弘治帝遏令报纸停刊,《京报》还没中断刊印过。

过了午时,京畿地区陆续收到迟来的报纸。

“送晚了,此期免费。”卖报者赔笑道歉。

拿到报纸的人瞪着头版上太子著名的文章,心思全然不在省下的五文上。

最好的营销是什么?把好话、坏话都说完,让路人无话可说。

朱厚照揭露了科举的优劣,当权者的目的,还有他的焦虑。每一句话都能说到某一部分人心坎上!

状元的年纪越来越轻。从谢迁、费宏再到去年的状元康海,哪个不是官宦子弟?伦文叙出身贫寒,可他夺得状元时已经36岁了!

为什么弘治十二年用“科举舞弊”就能把前途光明的程敏政拉下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觉察到考取进士的不易。

这些年没有家世支撑爬到阁臣高位的只有李东阳一人!而李东阳在别人口中的人品评价并不好,是个两头不得罪的骑墙派。寒门要出头,何其难也。

无数人对《科举利弊我之浅见》的内容感同身受。

大明万万子民,寒门占有大多数。万人的声音抵不过一介商人,那么万万人呢?

当科举的弊端赤裸裸展现在天下人面前,上京意图闹事的名士大儒偃旗息鼓。尤其是抨击朱厚照的五人,被爆出喜欢招收权贵子弟为学生、打压寒门学子等劣迹。一时间从人人敬仰的大儒沦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一日之前,朱厚照饱受文人士子物议沸沸。

半日之后,京师安静如鸡。

-------------------------------------

顾问阁建在会同馆与翰林院之间。从外看去,完全仿翰林院而建,沉稳大气。内里雕栏玉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深得江南园林的精髓。

朱厚照宁愿耽误乾清宫、坤宁宫、端本宫的重建也要先修顾问阁。顾问阁落成后,被朱厚照请来的顾问们陆续抵达。七月初一,也是顾问阁的乔迁之喜。只是不管是朱厚照,还是顾问们,都不想把事情闹大。

顾问阁中门紧闭,大家从侧门进入。朝臣谁都不知道顾问阁开张了。

顾问团人数不多。王恕、谢铎、屠滽、周经、王宗彝五人,少说都是历经成化、弘治两朝的老臣。光王恕一人,就能让内阁礼让三分。其中屠滽、周经两人,是弘治十二年被同时罢免的。两人与朱厚照之间多少有些不快,没想到还是收到朱厚照的邀请。

五人面前各摆着一张《京报》。

“太子还是老样子。”被整到罢官的周经摇头苦笑。

九十高龄的王恕耳背,专门跟来照顾他的孙子凑到他耳边把周经的话重复了一遍。

王恕摘下弘仁殿特意为他定制的眼镜:“太子看事透彻。一句也没说错。皇上把太子教的不错。”

王恕在官场地位崇高。一把年纪还来京师当顾问,九成是冲着朱厚照而来。另外一成是受不了老家消息的延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