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宁王落幕(1 / 2)

加入书签

(改文中,请稍后订阅。)

宁王在宗室中,属于有真才实学的才能之辈。

宗人府、三法司手上关于宁王谋反的证据,大部分由锦衣卫指挥使朱宁提供。

“小宁子假装对本王有异心,混入宁王的势力中收集证据。本王再次给他正名。”朱厚照笑呵呵地公布在场众人并不想听的消息。

堂上上了手链、脚链的宁王狰狞地大笑:“朱厚照小儿,你真信朱宁对你忠心耿耿?本王岂能轻易相信别人的投诚,把证据递到别人手里?你不想知道你的乖儿子做了些什么?”

朱厚照淡定地望着宁王:“本王以为宁王明白‘成王败寇’、‘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的道理。本王下命令的时候明确指示‘过程不重要、要的事结果’。没有所谓的忠诚,只是面对的诱惑还不够多。本王只要能保证手上有足够的诱惑筹码,不担心背叛。”

赛义德来的真是好时候。朱厚照决定给财神爷多上几柱香。

要让钱生钱,必须扩大贸易。引入新产品、新物种,让大明经济继续活跃下去。

“中华大地经过千年发展,已经达到顶峰,各个行业或多或少碰到了天花板。随着人口增加、土地的产出已经不能满足整个社会对财富的需求。走向世界乃大势所趋。把我们的东西卖出去,引进国外迥异的事物,让中华大地重新焕发生机……”

“玉米、咖啡出现了,海外还将有多少有利大明的好东西?大明除了传统的丝绸、茶叶和瓷器,还能卖什么?”

朱厚照奋笔疾书。蒙古人的威胁解除后,能给大明造成威胁的就是阿拉伯世界。哈密之前遭遇土鲁番的侵袭。旧港宣慰司已经没了。大明海域外围的满勒加、爪哇岛已经被阿拉伯世界同化。

这个威胁不单是指领土的实质性威胁,还包括思想统治和经济。能意识到这种威胁的人寥寥无几。对大部分人来说,侵略土地、抢走家资才算真的威胁。

所以必须要让更多的人走出去。

以前的舆论大部分为了肃清内部问题。现在内部矛盾在可控范围内,他能放开手往外发展,让舆论转向,让大明把眼光放到国外。

接受新事物肯定会有不那么舒服的磨合阶段。比如一个小小的咖啡。要不是他用强权逼迫,内阁能把咖啡形容成五石散。那是一个东西吗?

转变古有的思想需要时间。不过两个月亮世界中一种说法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类似——普通百姓没有独立的思想,投入大笔资金能操控他们改变舆论。

朱厚照对此不作深入探讨。但他在实践中发现,舆论的确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但是想要让舆论一直发酵下去,还得符合百姓的利益。

他手上有两个舆论阵地,一个是放在明面上的《京报》,更一个则是隐藏在幕后的“一体党”。说是隐藏也不尽然。至少大部分的朝臣都知道一体党的背后是他在操控,所以官府才会对一体党的发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京报》让人被动接受信息。狂热的一体党会主动接受他传播的新思想。咳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体党和弥勒教挺像的。

果然!太子还没忘呢!

“刘爱卿,本王知道天下所有在职和致仕官员的田地加起来也未必会比藩王多。”朱厚照言辞恳切,“可问题是官员把朝廷给予的特权滥用。民间的投献之风,刘爱卿肯定比本王更清楚。”

刘健苦笑:“殿下提高官员俸禄,又要给致仕官员发月俸,都是为了官绅一体纳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