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慈悲智慧(1 / 1)

加入书签

眼见得此,诸修脸色都不大好看。 这老和尚圆寂的瞬间,诸道子便随之动荡起神念来,万千念头自泥丸宫内蔓延而出,化作一道道流光,洒向广阔山河。 一时间,如柳元正等人皆是沉默,偏头望着诸位道子。 约莫数十息光景,便见那一道道念头复归于身。 宗安道子先是闭上双眼,眼帘颤动着,方又疲惫的张开双眸。 “这人倒未说虚言,他殒命坐化的瞬间,凡尘中约有千余人神魂破灭,命丧顷刻。” 这般说着,饶是宗安道子的声音都显得有些干哑。 只一人便要如此,若是真的成全了西行劫运呢?难不成真要如这老和尚临终所言,要为宗门平添万千生灵陨落的业障? 光是这般想着,都让宗安道子五内动荡,心神不安。 玄门贵生,这般事又该如何去解? 一时间,定源山脚下,诸修都陷入良久的沉默之中。 乘风破浪而来,却从未料想,初逢时,便已是两难境遇。 “罢了!车到山前方有路,此时先勿劳神费心,且收拾好定源山罢!诸修,随吾入山!” …… 与此同时,千里追风法舟中。 一偌大舱室内,正山道人正与许多白阳宗禅师闲坐叙话。 同样是三阳龙华锁天阵拦路,玄青、五雷两宗,都不得已炼了气运灵宝,方才闯过阵去,相较而言,却是太华宗一行人过阵最为轻易,许是这正山道人真有天资在身,竟然将这古阵堪透,引着同门入阵时,反在阵中布下另外一阵来,闪念之间,便以巧力,将古阵破去。 这一遭,登时让正山道人名声大振。 如今太华、白阳两宗门人已经合于一处。 禅修多爱慕声名煊赫之辈,遂寻机宴邀正山道人,一来二去,这几日几乎教正山道人将白阳禅宗此行诸修认了个大概。 此时间,又是一席茶宴,那正山道人端坐正中央,脸上带着很是和煦的笑容,饮了一口暖茶,随即开口道。 “诸位禅师,昨日讲罢了那白阳龙华之阵,今日该讲红阳龙华之阵的玄关了。” 道人刚一开口,人群之中,却有禅师面露难色。 “敢教正山师兄知晓,日前五雷仙宗元易师兄,在大通河上定调,认这三阳龙华锁天阵乃为古时佛门阵法,更因此落罪布阵三十六修,使我禅宗同门被开革出门墙,毁其修为,既如此,咱们在这里宣讲红阳龙华……可是有所不妥?” 听闻这禅师之语,正山道人脸上笑容不变,愈显慈悲。 “无妨,禅师多虑,元易师兄行此不忍言之事,乃因那三十六修中,有叛禅归佛之辈,其罪难恕,只是佛门就在西方残存,这是谁都抹不去的现实。 天底下的道与法就这些,禅师,你不去看,不去听,他便没有了?看一看无妨,听一听无妨,知己知彼,方能进退有据,贫道宣讲红阳龙华阵法,又不是教诸位转修佛法。” 说到这里,气氛一僵。 但正山道人先行笑了起来,一时间,诸禅师也纷纷咧嘴一笑,应和着开口。 “善!本该如此!” “吾等便听师兄宣讲古阵玄妙。” …… 另一处船舱中,静海禅师安坐莲花法台,她的身侧,有寥寥数位禅师静立。 “今日,他们又以茶宴邀正山道人去了?” 静海禅师的声音之中似是颇有疲惫,说的有些有气无力。 话音落时,她身侧的禅师拱手回道。 “大师姐,依着前几日的计较,今日正山禅师该讲到红阳龙华之阵的玄关了。” 闻言,静海禅师一怔。 “红阳龙华……” 听着静海禅师的呢喃声音,静室中诸修都纷纷低下头去。 在座众人都是道识高邈之辈,自然晓得这红阳龙华是个甚么意思。 恍惚中,静海禅师稍稍定神。 “任他们去罢,行舟赶路日子也枯燥,他们修为还浅薄些,听一听倒也无妨,只是如你等修为高深弟子,却不许去听,到底是犯忌讳的门目,一旦听得入了心神,我该如何待你们? 这正山道人,昔日我也是曾见过的,只是往日见他,却未有如今这般气度平和,许是我多心,与他逢面时总觉心惊肉跳,却又不知何处不妥,只是如此紧要关头,加些小心总是没错的。” 说罢,静海禅师手捏禅宗莲花印,缓缓闭目,不再言语。 …… 少顷,幽暗的静室之中。 正山道人缓缓推门而入。 静室中央,正瑜道子闻声,缓缓从入定中清醒过来。 张开双眸的那一瞬间,正瑜道子的眼底有一抹明黄色神光一闪而逝。 瞧见正山道人的身影,正瑜道子颇有些愉悦的一笑。 “师弟赴宴回来了?” “嗯。” 点了点头,正山道人随即折身,关上了静室的门,这才缓步走到正瑜道子近前,捡起张蒲团坐下。 “师姐这几日参法,修得如何了?” “你从别府中取出的古籍未免太过晦涩,便是修行手札的行文与如今也大有不同,读到玄关处,难免觉得拗口,正有些疑惑需你来开释。” 闻言,正山道人脸上的笑容愈发和煦,整个人端坐在那里,仿佛一尊相从古卷中走出来一般。 “无妨,师姐会参透的,很快就会的,我是慈悲,你是智慧。” 正山道人再开口时,声音中竟隐隐含混着一股缥缈法力,说话间,正瑜道子更是因之失神,再望去正山道人的时候,道子双目失据,仿佛是看向道人,又似是凝视着虚无缥缈。 “对,我是智慧,你是慈悲。” “我来为师姐讲经。” “哦。” “安乐如前,律仪,谓受二根和合之乐。” 话音落时,正瑜道子亦随声诵念。 “安乐如前,律仪,谓受二根和合之乐。” “我为摄受欲界增上贪行有情,故现等至。” “我为摄受欲界增上贪行有情,故现等至。” “……” 伴随着声声诵念,一时间,正瑜道子眼眸深处的明光色佛光大盛。 她的身后,有灵宝高悬。 那是一面黄玉圆镜,此刻随着道子诵念声音,仿若被祭起在脑后。 正山道人的身后,亦有这么一轮黄玉圆镜高悬。 端看时,两人不似修士,更像是仙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