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十年之后,皇帝驾崩(1 / 1)

加入书签

,皇祇 “无量……” 书院后山,李希烛坐在一栋小楼里静静地修行。 他在以无距汲取九天深处的天之灵气。 那里的天之灵气是人间最浓厚的区域。 运转五脏七宫,李希烛可以将天之灵气转化成阴阳五行真炁。 再逆转阴阳五行,可以化作滋补神体的太阳真炁和滋养神魂的太阴真炁,以此来积累血气和念头。 再配合无量境的秘法,李希烛就可以无限量的提升自己体内的精气神的储量,直到达成化海之境。 很快,时间就到了夜里 一名书院先生背着竹筐来到了后山书楼,将竹筐里的一本本厚重的名册放在了书楼的一楼大堂里。 这些名册都是最近几天来书院报名的学子。 因为人数众多,所以只能在山下另设书堂。 不过,用不了多久,这庞杂的人数就一定会锐减。 因为,书院每个月都有月考。 月考不通过,学子就会被退学。 无论你是皇子皇孙,还是达官贵人的后代,都没有任何的例外。 因为书院不用顾及任何人的不快。 所以这里一切都能正常的按规矩来。 嗡! 李希烛在修行之余,还分出了一道神魂念头。 那是一枚晶莹剔透的神魂念头,宛如水晶一般通透,绽放着灵性的光芒,宛如一只小精灵。 念头落下,化作一道沐浴在灵光中的人影。 随后,李希烛的念头开始翻阅竹筐里的名册。 他翻书的速度很快,几乎是一页一目,一眼就能洞观全面,并且将其中的内容全部记下,并且根据李希烛的记忆进行整理和处理。 没用多长的时间,神魂念头就将竹筐里的名册全部都看完了。 然后,李希烛在心里头微微一叹,暗暗的喃喃自语道: “居然有十几万人报名……” 没错,仅仅是短短几天的时间而已,来书院报名入学的人竟然超过了十万人。 当然,这其中真正求学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 需要通过月考来大浪淘沙,才能将真金白银淘出来。 或许,即便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乞丐,其实也是一位金子。 天赋、资质、才能,这些都不重要。 在书院,重要的仅仅只有一点,那就是要有一颗求道之心。 有了这样的一颗心,未来必然大有作为。 即便不去作为,只想在书院里看书学习,那也是会得到李希烛的支持,因为真正的学者更难得。 …… 第二天,书院正式开学了。 书本教材都是按位提供,被要求不得损坏。 因为如果你月考没考过的话,会有人来代替你坐在这个位子上,使用这个位子上的教材。 开学的第一课,李希烛以神魂念头凝结出了三千神念化身,来到了三千个讲堂里给学子讲第一课,然后才是先生们的自由发挥,逐步将教材上的东西传授下去。 就这样,书院的生活开始热闹了起来。 每个月都会有大量的学子被辞退,同时每个月的月初也都会有大量的学子入学。 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藏书楼里大量的修行典籍也流传到了民间。 李希烛并没有禁止这种事,所以修行的事开始发展的很厉害了。 要知道,书院里的修行典籍全部都是人间第一流的功法和武学。 后天十二楼的内练和外练,先天八重天的奇经八脉图,甚至还有三卷可直通天人境界的无上典籍。 只可惜,李希烛为了留住那些优秀的学子,天人典籍的查看不会一下子就让其观看全本,而是修行到了哪一步,才能看下一步内容。 并且在名义上来说,书院的学子全部都是院长的学生。 因为李希烛亲自给他们上了第一课。 就这样,时间流逝,一转眼就过去了十年的时间。 书院的第一批入学的学子也终于来到了毕业的时候了。 书院通过月考、年考和最后的大考,给每个学子都写了评价和评级,这些评价和评级将会作为书院给的档案,直接发放到朝廷。 朝廷录用这些人的时候,才根据档案来抉择。 尤其是书院总评前十的学子,更是人间难寻的人物,每一位都是天骄,有不俗能力,不管是从军还是从政,都能直接从正五品做起。 他们的人气、才能和地位,不比朝廷选拔出来的状元郎差多少。 而且,从书院里走出来的学子可全部都是修行者。 尤其是能够顺利毕业的学子,可没有一个不是先天境界的存在。 毕竟,书院里的修行环境太好了。 有先生教学,有院长讲课,更有大量的药田,囤积了各种灵药。 当然,灵药就不是免费的了,需要花银子或是平时成绩和月考、年考成绩积累的评分来进行兑换。 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一匹马,十年的时间都修炼到天人境。 当然,这里说的是院长的那匹小矮马,通过修炼焚天炼气术积累了十年的时间,终于在书院学子们的毕业大考前一天成功破境。 日练之后的小矮马已经不能用小矮马来形容它了。 因为此时的它,俨然一副太阳天马的姿态,浑身上下的皮膜和皮毛都变成了金灿灿的颜色,即便是在黑夜之中都会散发璀璨的光焰。 而且,李希烛的匹马还是更加强大的大金刚境。 早年间跟着李希烛的时候被传授了焚天炼体功。 后来,李希烛带着它去了一趟金刚门,将如来神掌的典籍借阅了一次,让它学会了如来神掌。 马蹄版如来神掌,掌力更硬哦! 书院后山 金灿灿的太阳天马正在药田里挑选成熟的灵药果腹。 院长的老奴奎恩则引导着天之灵气流淌过来,化作凝实的灵雨浇灌在一块块大大小小的药田里。 同时,还有一些先天大成的药奴在药田里照顾灵药。 从书院毕业后,有的人专修于修行,于是便不打算离开书院。 但是毕业的学子就不再是学子的身份了。 书院没有义务养着他们,那就得在书院里找一些活计来做。 例如当文科导师,例如当书院执事,例如当武科教习,例如当后山药奴,例如当执法长老,例如当书院的扫地弟子或者是关门弟子。 每个人的能力和选择不同,于是每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待遇不同。 其中,在后山药田当照顾灵药的药奴虽然听上去不好听。 但是这可是肥差,每个月的工资不是金钱,而是以灵药来支付。 这些灵药可都是院长种下的,曾得到过院长的悉心栽培和蕴养。 然后又是天人境的老奴奎恩以灵雨来照料着,可谓是长势极好。 而且,书院后山的环境差不多属于人间最好的修行环境了。 因为景山书院的院长李希烛每天都处于修行的状态。 而他修行的时候,都是直接以无距打开了一条通往九天深处灵气最旺盛区域的天地间隙之门。 那些天地间最浓厚和纯粹的天之灵气,直接通过间隙之门落在书院后山,从院长的小楼里溢出来,时刻滋养着书院后山的环境。 呼啦!! 突然,一道破空声从书院后山响起。 只见,一身红衣的少女腾空而来,宛如一朵火红的烈焰在飞舞。 她容貌姣好,身形修长,有一种英气勃发的气质,一头长发微卷在身后披散着,脚下穿着一双绣花鞋,露出了一小截白皙的脚腕,整个人在腾空飞舞的时候有一种非常出尘的感觉,宛如神女落下人间。 她脚踏虚空而来,每一步似乎都踩在天地之间的气流上,于灵动之中飘然而起,周身缭绕着五色华光,可以看到胸腹内有光芒流淌。 “见过小姐……” 老奴奎恩见状,顿时拱手给红衣女子行礼。 其他的药奴见状也跟着行礼。 她赫然就是李希烛的小妹李黛虎,如今也已经是双九年华了,有一身五行炼气术养出的大成修为。 而因为他是院长李希烛的亲妹妹,所以在书院里地位很高,书院里的每个学子都要叫她一声姑姑。 即便是那些年老八十的学子,也得恭恭敬敬的称李黛虎为姑姑。 因为李黛虎的辈分太高了…… “奎叔好,奎叔你忙着,我来找兄长。” 李黛虎挥了挥手,然后直接就飞身而起,飘向了李希烛的小楼。 她肆无忌惮的推开二层楼的阳台门,直接走了进去,开口对着正站在书架前看书的神念分身说道: “兄长,皇帝快不行了,想要见你最后一面。” 她一开口,顿时就吸引了李希烛的注意力。 唰!! 一瞬间,室内白光一闪,李希烛的本尊无距了过来。 他伸手一挥,一道间隙之门出现在室内,抬脚直接走了进去,李黛虎见状也连忙在后面跟着。 二人穿过间隙之门,直接就来到了皇帝的寝宫外。 到了如今,皇宫里的侍卫们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 毕竟书院院长的无距实在是太有标志性了,再加上李希烛的神念分身经常出入皇宫给老皇帝续命,所以也没有什么可值得惊讶的了。 寝宫外,此时已经跪满了皇亲国戚。 太子、汉王和赵王跪在最前头,看到李希烛出现,连忙行礼。 即便李希烛的年龄比他们都要下,但是奈何他实力太高,所以得到的地位自然也是齐天一般的高。 “院长大人,皇上在等您……” 寝宫门口处,一直伺候老皇帝的掌印老太监见状连忙迎了出来。 老太监都眼眶发红了,显然很悲伤。 只是不知道他悲伤的是皇帝的死,还是自己即将下岗掌印太监的职位。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就连太监也一样。 新的皇帝不会让上一任皇帝宠信的老太监继续掌权。 不过,这些都和李希烛没有什么关系。 他走进去,一眼就看到了躺在床上的永乐帝。 常人看到的只是永乐帝的憔悴。 而在李希烛的眼中,看到的却是永乐帝的具体状态。 他的身体,就像是一栋破破烂烂的老房子。 四梁八栋都腐朽了,整栋房子已经摇摇欲坠,随时都会坍塌。 可以说永乐帝的命就是一盏雨里的灯、风中的烛,命不久矣。 其实,永乐帝在八年前就该死了。 自从他西征回来后,身体状态就每况日下。 后来连姚广孝都没法子了,只能将李希烛请来帮忙救治。 于是,李希烛就以阴阳五行真炁滋养永乐帝的身与神,多次激发了他五脏七宫的生命活性和动力,这才勉强延寿七年,活到了今天。 而现在,永乐帝的寿命是真的到了尽头了。 即便李希烛的阴阳五行真炁再怎么玄妙,也无法再给他续命了。 毕竟,永乐帝的身体状态严格来说是属于寿终正寝,他的生命已经枯竭了,他的身体已经腐朽了。 大罗神仙来了也…… 呃,有一说一,大罗神仙肯定是能救永乐帝。 但关键是,李希烛不是大罗神仙,所以永乐帝死定了。 “你们,都退下,朕和院长说说话……” 永乐帝见李希烛到了,顿时开口屏退众人。 很快,寝宫里就只剩下永乐帝和李希烛了。 就连姚广孝都走了出去…… “皇帝,你快死了……” 李希烛没有任何废话,直言道。 永乐帝:“……” 你就不能说点好听的吗?! 他本来就难受,现在一听这话更难受了。 不过,他现在也没心情和李希烛说废话,直接开口说正事,道: “你给我出个主意,汉王,朱瞻基,我该选哪个?” 李希烛闻言顿时眉头一皱,他早就知道永乐帝会这么问,所以才懒得废话,因为他不想掺和这事。 不过,既然永乐帝都在这种情况下还开口了,那他也不好再推诿了,只能说出自己的看法,道: “天人三境,能活三百年,我今年三十五岁,还能再活二百六十五年,而在这二百六十五年里,我会踏入天人五境,甚至去冲击神门天关,届时,我可能还会活的更久。” “我活着,大明就永远是人间第一强国,没有任何人敢入侵大明。” “所以,皇帝,您不需要再找一个能打仗、喜欢打仗的皇帝,因为以后的大明,重点是在于发展了……” 一番话过后,老皇帝的眼中终于流露出了一抹释怀的神色。 或许,他早就已经预料到了大明未来的路,只是他可能是迫切的需要李希烛给他一个瞑目的保证。 不久后,李希烛打开了寝宫的大门,将所有人都叫了进去。 又过了一会儿的功夫,寝宫里便传来了一阵朕哭嚎的声音。 永乐帝,朱棣,驾崩了! 这个原本应该死在军旅途中的皇帝,却因为李希烛的到来,硬生生的挺了七年,最终死在了宫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